3 《仁斋直指方论》卷三方之五物香薷汤
3.1 别名
3.2 组成
香薷三两,白扁豆(姜制)、厚朴(制)、白茯苓各一两半,炙甘草一两[1]。
3.3 制备方法
上药锉碎[1]
3.4 功效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三方之五物香薷汤功能祛暑化湿和中。治感受暑湿,脾胃不和,呕吐泄泻。[1]
功在驱暑和中,调营卫,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主治中暑。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脘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
3.5 用法用量
3.6 各家论述
《证因方论集要》:香薷辛温香散,能入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散皮肤之蒸热;厚朴辛温,除湿散满,以解心腹之凝结;茯苓、扁豆甘淡,能消脾胃之暑湿,降浊而升清;甘草和中健脾;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麻黄,气虚者尤不可服。
3.7 附注
4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五物香薷汤
4.1 处方
香薷(四钱) 白扁豆(一钱半) 厚朴(姜制.一钱半) 白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4.2 功能主治
4.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4.4 摘录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