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

心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ǔ dòng mài dòu dòng mài liú pò liè

2 疾病分類

外科

3 疾病概述

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又名Valsalva竇動脈瘤破裂,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據報道發病率在東方國家高於西方國家,我國發病率佔先天性心臟病的1~2%。主動脈瓣竇動脈瘤常呈風兜狀,頂端有破口,竇瘤破裂多發生在右冠動脈瓣竇,次之爲無冠動脈瓣竇,左冠動脈瓣竇則很少見。由於解剖學上的關係右冠動脈瓣竇動脈瘤多破入右心室腔(約佔70%),少數破入右心房腔,而無冠動脈瓣竇動脈瘤多數破入右心房腔(約佔70%),少數破入右心室腔。未破裂的主動脈瓣竇動脈瘤不呈現臨牀症狀,破裂後才呈現症狀。發病年齡多數在20~40歲之間,約有1/3的病人起病急驟。國內手術死亡率大約在5~10%左右,手術遠期效果滿意。

4 疾病描述

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是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東方國家的發病率比西方高,它是由於主動脈部主動脈竇基底纖維環上的主動脈壁局部發育不良,缺乏中層彈性組織,管壁薄弱,長時期承受高壓血流的衝擊,逐漸向外膨出形成。主動脈動脈瘤發生於右冠狀動脈竇,其次是無冠狀動脈竇。動脈瘤乳頭狀囊袋,一般長約0.5—3.5cm,直徑約0.8-1.2cm。瘤體頂端最薄弱,最終被衝破。如發生破裂,多破入右心室,少數至右心房。裂口多數爲一個,0.3~1.5cm大小,亦有多個小口者。約半數病人伴有室間隔高位缺損,少數併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5 症狀體徵

動脈竇瘤未破裂除嚴重阻塞右心室者外,一般無症狀。男性多見。約40%有突發心前區疼痛史,常於劇烈活動發生破裂,隨即出現心悸、氣急.可迅速惡化至心力衰竭。較多的病人發病緩慢,勞累後氣急、心悸乏力等逐漸加重,以致喪失活動能力

6 疾病病因

先天發育異常。

7 病理生理

動脈動脈瘤膨大後可梗塞右心室流出道阻擋右心血流。一旦破裂。主動脈血流將返流人右心腔,形成左向右分流。其增加右心負擔的大小隨破口大小而定。分流量大者可引起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由於心房壓力低,破入右心房者分流量加大,更易出現右心衰竭。

8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病史、心雜音的性質和傳導方向。結合心電圖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可作出診斷。需鑑別診斷的是動脈導管未閉、高位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冠狀動脈瘻、左冠狀動脈起源於肺動脈等。仔細分析體徵結合超聲心動圖不難鑑別。逆行性升主動脈造影的特徵爲右冠狀或無冠狀動脈竇擴大畸形,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動脈 或右心房早期顯影,可資鑑別。

心臟檢查:破入右心室的主動脈動脈瘤,在胸骨左緣第3、4肋間捫到震顫和聽到粗糙Ⅳ級連續性雜音,向心尖傳導;破入右心房者震顫和雜音則偏向胸骨正中或右緣。可有周圍血管體徵如脈壓增寬、水衝脈、槍擊聲等,並可有肝腫大等右心衰竭體徵。

心電圖:電軸左偏、左心室高壓、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

x線檢查:心影增大、肺動脈段突出、肺門充血、肺紋增深。

超聲心動圖:病變主動脈竇呈侷限性隆起,波形中斷,於舒張期脫人右心室流出道或右心房間隔下緣。二維可示主動脈畸形破裂。多普勒證實有分流。

9 治療方案

動脈動脈瘤無論破裂與否均應手術切除。急性破裂者需先短期積極治療心力衰竭,如不能控制,則儘早手術。 在體外循環心停搏下切開右心室或右心房。從裂口兩側分別剪開瘤壁至距入口3mm處,於頸部環形剪除瘤壁,然後沿纖維瓣環作褥式或8字縫合,兩側墊襯心包片或滌綸片,再連續縫合加固。如合併室間隔缺損,需一併縫合或用補片修補。如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另經升主動脈切口,將寬大過多的右主動脈瓣葉摺疊懸吊,縫合固定於管壁。必要時,施行主動脈瓣替換術。有人直接切開升主動脈根部將動脈瘤從竇基底部翻出切除縫補。

10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

治療主動脈竇動脈瘤破裂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