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肺動脈間隔缺損

心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ǔ -fèi dòng mài jiān gé quē sǔn

2 疾病分類

外科

3 疾病概述

主-肺動脈間隔缺損較罕見,系胚胎髮育過程中,動脈主幹分隔不完全,在主動脈和肺動脈根部形成間隔缺損,缺損距主動脈瓣0.5cm~1.5cm。大小一般在1.5cm~2.5cm。

症狀:類似動脈導管未閉,但血液是從升主動脈經過缺損到肺動脈幹。所以症狀出現早而且嚴重。有心悸、氣急、疲乏無力,晚期可出現發紺。

4 疾病描述

主-肺動脈間隔缺損較罕見,系胚胎髮育過程中,動脈主幹分隔不完全,在主動脈和肺動脈根部形成間隔缺損,缺損距主動脈瓣0.5cm~1.5cm。大小一般在1.5cm~2.5cm。 Mori將本病分爲三型:I型爲主一肺動脈間隔近端缺損;Ⅱ型爲間隔遠端缺損;Ⅲ型爲間隔完全缺損。

5 症狀體徵

1.症狀   類似動脈導管未閉,但血液是從升主動脈經過缺損到肺動脈幹。所以症狀出現早而且嚴重。有心悸、氣急、疲乏無力,晚期可出現發紺。

2.體檢  胸骨左緣第3肋間可以聽到收縮期雜音,少數患者可有連續性雜音,同一部位可捫及收縮期震顫,肺動脈第二音亢進或分裂。有水衝脈、脈壓大。

6 疾病病因

先天性。

7 病理生理

先天性,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

8 診斷檢查

診斷

1.症狀   類似動脈導管未閉,但血液是從升主動脈經過缺損到肺動脈幹。所以症狀出現早而且嚴重。有心悸、氣急、疲乏無力,晚期可出現發紺。

2.體檢  胸骨左緣第3肋間可以聽到收縮期雜音,少數患者可有連續性雜音,同一部位可捫及收縮期震顫,肺動脈第二音亢進或分裂。有水衝脈、脈壓大。

3.心電圖  示左心室肥大或雙室肥大,如有右向左分流,可出現右室肥大。

4.X線檢查  雙肺血多,心臟明顯擴大,主動脈結不大,肺動脈段突出,肺門陰影增寬。

5.超聲心動圖  主動脈-肺動脈壁掃描回聲中斷。

6.右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檢查  可顯示肺動脈壓力和含氧量增高。如導管從肺動脈直接進入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部,即可明確診斷。主動脈逆行造影可顯示缺損大小和位置及與周圍組織解剖關係。

9 治療方案

9.1 手術適應證及禁忌

由於症狀重,病情發展快,極易併發心力衰竭肺部感染,預後不佳,因此,一旦明確診斷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但如出現發紺或以右向左分流爲主者,爲手術禁忌證。

9.2 治療原則及手術要點

1.手術在中度低溫和血液稀釋體外循環下施行。

2.入路多采用經主動脈切口,僅在缺損小、肺動脈無明顯擴大者方可考慮經肺動脈切口進行修復

3.缺損較小、邊緣距左冠狀動脈口較遠者可用無創縫線雙層連續縫合缺損,或用帶墊片褥式縫合,縫合最後一針時注意注水排氣。

4.缺損大於1cm,或近冠狀動脈開口處,以補片修復,用帶墊片褥式縫線從肺動脈進針,將補片縫至主動脈一側。

5.經主動脈切口修復時,注意應行高位升主動脈插管,便於顯露術野。

6.體外循環開始後,阻斷雙側肺動脈,防止發生灌注肺。

9.3 術後處理

1.常規輔助呼吸6~8小時,對缺損大、肺動脈壓明顯增高者,應適當延長輔助呼吸時間。

2.擴血管藥治療,以降低肺動脈壓,對術前有肺動脈高壓者,應予充分重視。

3.其他處理同心臟直視手術常規。

10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預防方式。

主-肺動脈間隔缺損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