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瑜伽是通過現觀思悟佛教“真理”的修行方法。源於印度。據《顯揚聖教論·成瑜伽品》解釋;般若之“正慧能到彼岸,是大菩提最勝方便,故名瑜伽。”瑜伽是梵文Yoga一詞的音譯,原意爲“給牛上軛”,後引申爲聯繫、結合,心的統一等義。我國舊譯爲道、禪、相應等,現西方譯爲沉思、超覺靜坐等。作爲一種修行方法,是通過自我調節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以達到“解脫”。
4 瑜伽的流派
瑜伽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其經典著作《瑜伽經》約成書於3~5世紀,對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的蘇非派都有影響,目前已流傳爲帶有世界性的練功方法。瑜伽的流派衆多,最著名的有:
(1)行爲瑜伽(Karma Yoga),又稱業瑜伽,嚴格依從梵的真諦純法行爲,從而實現解脫。
(2)智識瑜伽(Jnana Yoga),注重斷除無明(愚昧無知),獲取神聖知識,使靈魂逐漸得到自由。
(3)虔信瑜伽(Bhakti Yoga),專著於對梵的虔敬,信愛、皈依,與梵同在。
(4)訶陀瑜伽(Hatha Yoga),注重通過身體的潔淨,呼吸和各種體格鍛鍊實現靈魂的解脫。
(5)羅遮瑜伽(Raja Yoga),着重於通過意念、思維、精神等心理修持實現解脫。
(6)恆多羅瑜伽(Tantra Yoga),以注重性能量、男女合練爲特徵,把性力轉化爲解脫的助推力,達到個體靈魂與宇宙靈魂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