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
回忆又叫再现。和认知一起,构成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把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现出来。回忆和认知的区别在于:回忆不需要感知过的事物出现在眼前就能回想起来,而认知则需要感知过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时才能实现。从回忆的目的上看,分为无意识回忆和有意识回忆;从回忆的方法上看,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
舌尖现象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常会遇见的体验是所谓的“舌尖现象”,简称TOT,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答案就在嘴边,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
科学记忆法
科学记忆法是人们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归纳出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下面简要介绍若干种。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因为不论哪一种语言,学习目的总是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四种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时,最好采用多通道记忆法。
-
记忆法
例如,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写出16个无意义音节,让被试者识记忆9分钟,然后马上回忆。物理书的三个宇宙速度记忆法:第一宇宙速度:7.9km/s(吃点酒)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要一点儿)第三宇宙速度16.7km/s(要留点吃)归纳组合记忆法:凡是记忆任何一种拼音结构外语的单记号,都可以采用这种记忆方法。
-
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联想记忆法。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那个人也很感兴趣,问他是在哪本辞典上查到的,要去亲自查看一下全文。对比联想法:当看到、听到或回忆起某一事物时,往往会想起和它相对的事物。相对比之处很多,由前一句可以很自然地想起后一句。
-
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命被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实验结果发现示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实验的结果P从0。结果表明,中途阻止后再给予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却优于上述两者,这就不是中途阻止产生的情绪只能用心理的紧张系统是否得到解除来加以说明。
-
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retroactiveinhibition)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在要巩固时插入新的学习材料,就破坏了先形成的记忆痕迹的巩固,故而使个体对先学习材料的保持和回忆受损害。②反应竞争假说,认为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有某些相似之处,回忆时竞相再现,以致反应错误或犹豫不决,正确回忆量随之下降。
-
记忆功能
概述: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反应,可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三种。2.评定方法(1)韦氏记忆量表(WMS):①具体检查步骤(表1):②评定指标:将10个分测验的粗分分别根据“粗分等值量表分表”转换为量表分,相加即为全量表分。根据年龄查对“总量表分的等值记忆商(MQ)表”,可得到患者的MQ。
-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为弗洛伊德所创立。根据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用同情的语调引导病人将伴有严重焦虑和冲突的事情进入病人的意识中,将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当这些从无意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态或幼稚情感和人际关系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时,这种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就减弱了,移情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
心理的紧张系统
心理的紧张系统是拓扑心理学的创建者K.他把需求分成两种:需求,即客观的生理需要;准需求,即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著名实验有:①蔡格尼克的阻止实验(1927),发现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对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因为未完成的工作所引起的紧张系统还没解除,放回忆量较多,反之相反。
-
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广义指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等是单一的表象。如画家的视觉表象常常是十分鲜明、稳定的,他们好像“在内心中看到”当时不在眼前,而过去曾经感知过的熟悉的事物。例如,由于视觉表象而发生微弱的眼肌运动。
-
过度学习
学习时要求必须给予和以前一样密切的注意。克雷格等都曾有过类似的研究。间隔一天或间隔更多的时间,被试重新学习字表,达到同样的标准,从而得到两种保持的分数,即寻常的节省分数和在第一次重学时正确的预料数所代表的“回忆分数”。图中“100%的过度学习”就是外加的陈示遍数等于达到学习标准所需要的遍数。
-
睡惊症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睡惊症(夜惊症)是出现于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植物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临床表现特征为:(一)惊恐症状一次或多次发作:惊叫一声从睡眠中醒来,以情绪极度焦虑、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瞳孔放大及出汗等为特点。
-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适应症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如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和异装癖等。4.随后与患者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引导他认识这些症状大都是幼稚可笑的,不符合成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动,是毫无意义的,不值得恐惧。以上解释需要经过患者与医生多次共同的讨论,才能使患者完全理解,达到新的认识。
-
精神自动症
精神自动症临床特点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症状,其中包括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被控制感、被揭露感,以及系统性的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症状综合。这些事件形象生动、具体。此种回忆也成为患者的妄想结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
-
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effect)指对中断而未完成工作不易遗忘的现象,亦即人对来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的现象。系俄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于1927年所发现,故称此名。这两类工作顺序的安排是随机的,实验结束之后,立刻让被试回忆刚才所做的工作。结果发现,被试对未完成作业的记亿比已完成作业的记忆更好。
-
证人的记忆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
拓扑心理学
拓扑心理学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根据动力场说,采用拓扑学图形,研究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系。勒温否定了刺激-反应的公式,而认为行为可表示为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是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她也采用阻止实验,命令儿童做某一工作,中途予以阻止,然后叫他做另一工作,完成以后,儿童是否还想试做前一工作呢?
-
动机训练
动机训练(motivational-training)指采用心理学手段提高运动动机活动水平(强度),改变动机的性质,以提高运动效果的心理训练方法。这是体育运动动机训练的主要特点之一。2、采用言语自我暗示手段,以激励自己的进取心和求胜欲,或者改变消沉灰心的动机性质,这是体育动机自我训练的专门方法;
-
神灵附体状态
神灵附体状态又称为亚文化性癔病性附体状态,患者及其亲属都是迷信或宗教信念很重的人,且患者有瘟病发作史和突出的癔病性格。附体物以鬼、神为最多、精灵较少。有些患者也可有一般意识障碍。此外,还常伴有情绪不稳、激情(暴怒、恐惧性激情)发作、哭笑无常、明显暗示性增高等癔症的某些症状。
-
顺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指患者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例如脑外伤病人,对他受伤的一段时间所经历的事都不能回忆。
-
遗忘
遗忘(forgetting)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
倒摄遗忘
倒摄遗忘(retroactiveamnesia)是情绪创伤或脑外伤引起休克之后的一种遗忘症。人不能回忆伤害前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但对早期发生的事件却能回忆。病人康复时,记忆也逐淅恢复。恢复的顺序是由远至近,对伤害前数分钟或数秒钟内所发生的事件,一般永远不能回忆。
-
窥阴症
窥阴症是指反复出现暗中窥视异性裸体或他人性行为,以达到自身性兴奋的强烈欲望。患者强烈的性渴求、性唤起及性想象涉及的是窥视异性裸体或性交行为,并付诸行动。可伴有当场手建或事后回忆窥视景象同时手淫,以获得性满足。
-
进行性遗忘
进行性遗忘主要见于老年性痴呆,其影响较大的不是直接的识记和保存,而是再认和回忆,即病人除有遗忘外,同时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和淡漠。
-
阶段性遗忘
阶段性遗忘指由于强烈心因而致患者对与心因有关或精神创伤发生的一段时间内的事件或情节发生全部或部分性回忆不能。如一母亲目睹其孩子死于车祸,事后矢口否认其孩子的不幸,坚持认为其子健在。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
记忆减退
记忆减退指对以往重大事件难以回忆,对新近的印象又在瞬间忘却,记忆减退一般都先从近记忆力开始,逐渐波及远记忆力。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或神经症。亦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
反应性意识模糊
反应性意识模糊属急性心因性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患者在急剧的精神因素出现后,表现为意识模糊,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晰。与患者接触,可见定向力障碍,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可偶见冲动行为。恢复后少数患者可出现遗忘现象,不能很好回忆病情。
-
错构症
错构症亦称记忆的错误,指患者在记忆明显病损的基础上,出现对经历过的事在发生时间、地点和情节上回忆错误,主要是再现的歪曲,而非无中生有。本症多见于脑部器质性疾病。
-
记忆的错误
错构症亦称记忆的错误,指患者在记忆明显病损的基础上,出现对经历过的事在发生时间、地点和情节上回忆错误,主要是再现的歪曲,而非无中生有。本症多见于脑部器质性疾病。
-
病理性半醒状态
病理性半醒状态是未完全清醒时发生的不正常行为。病理性激情(Pathologicaleffect)是一种无诱因的,突然发生、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伴有意识障碍和意识范围狭窄。可随着激情的发展出现冲动,打人及破坏行为。事后多不能完全回忆。多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
回顾性调查
回顾性调查是在事件(如疾病)发生后循其历史分析原因和规律的调查方法。例如,为调查肺癌与吸烟有无联系,可将一定数量肺癌患者中的吸烟人数与同等数量的非肺癌患者中的吸烟人数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可以得出一定调查结果。易产生偏倚,不易明确推断因果关系,一般只作为初步检验供提出假设用。
-
瑜伽
概述:瑜伽是通过现观思悟佛教“真理”的修行方法。作为一种修行方法,是通过自我调节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以达到“解脱”。5世纪,对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的苏非派都有影响,目前已流传为带有世界性的练功方法。(4)调息(Pranayama),控制呼吸以调节生命气息;前五支包括道德规定的遵行和身体的修练,称为瑜珈的外助;
-
亲属称谓
亲属关系简表:古今亲属称谓杂谈: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
哮喘控制测试
该表要求患者回忆近4周的情况并回答5个简单问题,ACT所选择的这5项内容是对非控制哮喘最有预测性的:呼吸急促,急救药物的使用,哮喘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夜间觉醒,患者对哮喘控制的标化等,每一项问题均采用5分标尺法评估。在过去的4周内,您怎么常常哮喘症状(喘息、咳嗽、呼吸急促、胸闷或疼痛),你起来之后,晚上或提前在早上?
-
世界红十字日
1910年10月30日杜南离开了人世。1930年第14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根据大会的一项决议,设立了由捷克、比利时和协会共同指派的三国委员会,负责在3年期内亲赴现场实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红十字休战日的组织工作和实践经验。到1946年协会举行第19次理事会会议时,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已比较普遍。
-
保持
保持指一度经验过的事情在以后可回忆起来的现象,或尽管好象忘记了但仍以某些形式对以后的行为给予影响的现象。学习和记忆,被认为是经验的效果由于保持而潜在地残留着。这是单细胞在合成培养基上不易发育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由组织块或愈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能促进单细胞的发育。
-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R反应(记得)上.西方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参照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母亲的记忆.这支持了独立型/依赖型自我概念模型中的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
-
前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随前行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
性幻想
弗洛伊德观察到癔症患者常供述幼年时曾遭受年长亲属的诱奸,而诱奸者多数是病人的父亲。并认为在人类的性活动中,性幻想占有重要地位,也很普遍,它促进性兴奋和性乐高潮的到来。幻想者有时被荒唐幻想纠缠不休,自觉有罪、难堪、情绪恶劣。在学习正常性行为时,性幻想总是先行一步,以促进性兴奋和性高潮的到来。
-
偏见
偏见是一般是指对社会上某种特定群体或个人所拥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否定态度。错误的社会认知或某些情绪体验容易形成偏见心理。对于日常情形下可能发生行为的众多限制,可以阻止所存在的偏见感情转变成行为。(2)认知成份是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晕 作用、先入为主、自傲或自卑都能导致偏见。
-
犯罪后心理
犯罪后心理即对实施犯罪后的心理活动的体验、回忆、思考总结;以及如何逃避打击的方式方法;预谋新的犯罪;如果被揭露后,在侦察、审讯、起诉、判刑或监押等不同阶段的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他人格的影响。
-
概念掌握
概念掌握又称概念获得,指个体借助词语的帮助,把前人已形成的概念,通过个体头脑的思维活动,转变为个体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二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教学中为便于掌握科学概念,必须注意:(1)提供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如实物、表象回忆、表情动作等;
-
系列位置曲线
系列位置曲线(serialpositioncurve)在识记系列学习材料时,项目的识记效果与其在记忆系列中的位置的函数关系曲线称系列位置曲线。前者的特点是两端高翘,中间低平,呈弓形;练习早期系列位置曲线较凹,愈到后期愈趋于平坦。若延迟再现,并在延迟期内让被试做算术题,以防止其复述,则曲线不再出现后翘。
-
听觉表象
听觉表象(auditoryimage)是按感知特点划分的一种记忆表象。通过听觉器官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脑中保存的听觉形象。例如,人在听了一场交响乐奏之后,过了数天甚至数年回忆起来,尚觉"音犹在耳"、"余音绕梁",即是听觉表象的表现。
-
再现
再现(reproduction)是记忆过程的一个环节。又称重现、回忆。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行动上复做的过程。如再现有随意与不随意之分。不随意再现是由偶然的情景因素或个体一定的需要、情绪状态所引起的、无需意志努力。随意再现则是由个人所面临的再现任务所引起的,需要个体有意识的主观努力和思维的参与。
-
再认
再认(recognition)是记忆过程的一个环节。一般地说,再认比回忆容易,因为有当前事物做线索。当再认的事物不够明确、清晰、完整,或对原识记内容保持不牢固时,再认则需要更多地意志努力和借助于追记,这就是随意再认。相似程度越高越便于再认。根据再认内容的范围与程度,还可分为完全再认和不完全再认两种。
-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emotionalmemory)又叫情感记忆。当某种情境或事件引起个人强烈或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同由此而引发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都可保持在人的头脑中。在回忆过程中,只要有关的表象浮现,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有时经历的事实已有所遗忘,但激动或沮丧的情绪依然留在记忆中。
-
情感记忆
情绪记忆(emotionalmemory)又叫情感记忆。当某种情境或事件引起个人强烈或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同由此而引发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都可保持在人的头脑中。在回忆过程中,只要有关的表象浮现,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有时经历的事实已有所遗忘,但激动或沮丧的情绪依然留在记忆中。
-
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childobsession)较为常见,表现反复的、刻板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如过分反复洗手、反复检查自己行为、无意义的计数、排列顺序、反复回忆自己刚做完的事或考虑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患儿自知这些思想和动作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但自己无法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