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中醫病機
tài yīn xū hán
Taiyin deficient col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太陰虛寒爲病機,傷寒太陰病的病理變化[1]。指中焦陽氣受損,病從寒化,虛寒內生的病理變化[2] 。因病在三陽之時,治療不當,損傷脾陽,邪氣內陷太陰或平素脾陽不足而感受寒溼,寒溼直犯脾陽,致脾陽虛寒,溼困中焦,升降失司,清陽不升,寒溼下注[2]。臨牀表現見腹滿腹痛,嘔吐,納差,泄瀉,舌淡苔白滑,脈沉遲[2]。《傷寒論·辨太陰病脈並治》:“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治用四逆湯,溫中散寒,健脾燥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