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泉

鍼灸學 經穴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ài quán

2 英文參考

Tàiyuān LU9[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太泉經穴別名:1.太淵;2.魚際

4 太淵之別名·太泉

太泉經穴別名(出《鍼灸聚英》)[1]。即太淵[2]。見《千金翼方》。太淵經穴名(Tàiyuān LU9)[2]。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代號LU9[2]。別名大泉太泉鬼心[2]。屬手太陰肺經[2]輸穴五行屬土;原穴八會穴脈會[2]。太:甚大,有旺盛的意思[2]。淵:深潭[2]穴位局部深陷如淵,脈氣旺盛,故名[2]

4.1 位置

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陷中。仰掌取穴。在腕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2]

位於掌後橫紋橈側端,當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2]

4.2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2]

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橈動、靜脈[2]

4.3 功能主治

宣肺止咳寬胸利氣作用。主要用於呼吸系統及心胸疾患等。如咳嗽氣喘唾血支氣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胸悶心痛心悸噫氣上逆、心絞痛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掌中熱無脈症、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2]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症[2]

4.4 配伍

本穴配列缺咳嗽風痰;配內關神門胸痛心悸心痛;配人迎無脈症[2]

4.5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避開動脈。禁直接灸[2]

直刺0.3~0.5寸,避開動脈艾條灸3~5分鐘。[2]

太淵(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

圖21(圖出自《中醫大辭典》)

5 魚際之別名·太泉

太泉魚際之別名[2]。見《鍼灸學》(南京)。魚際經穴名(Yújì LU10)[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3]滎穴五行屬火[3]。魚:魚類;際:邊際[3]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魚,穴處其邊,故名[3]

5.1 位置

在手外側,第一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3]。側掌取穴[3]

5.2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拇短展肌→拇對掌肌→拇短屈肌[3]

5.3 功能主治

有清肺熱利咽作用[3]。主要用於外感及呼吸系疾患等[3]。如傷寒汗不出、頭痛發熱咽炎扁桃體炎咳嗽咳血肺炎支氣管炎、手腕部腱鞘病、肘攣指痛及腹痛食不下、乳癰、小兒疳積[3]

5.4 配伍

本穴配尺澤唾血;配風府合谷喉痹;配肺俞小兒咳嗽[3]

5.5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3]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