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Tàiyuān LU9[中國鍼灸學詞典]
4 太淵之別名·太泉
太泉爲經穴別名(出《鍼灸聚英》)[1]。即太淵[2]。見《千金翼方》。太淵爲經穴名(Tàiyuān LU9)[2]。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代號LU9[2]。別名大泉、太泉、鬼心[2]。屬手太陰肺經[2]。輸穴,五行屬土;原穴;八會穴中脈會[2]。太:甚大,有旺盛的意思[2]。淵:深潭[2]。穴位局部深陷如淵,脈氣旺盛,故名[2]。
4.1 位置
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仰掌取穴。在腕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2]
位於掌後腕橫紋橈側端,當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2]。
4.2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2]
4.3 功能主治
有宣肺止咳,寬胸利氣作用。主要用於呼吸系統及心胸疾患等。如咳嗽、氣喘、唾血、支氣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胸悶、心痛、心悸、噫氣上逆、心絞痛、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掌中熱、無脈症、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2]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症等[2]。
4.4 配伍
本穴配列缺治咳嗽風痰;配內關、神門治胸痛,心悸,心痛;配人迎治無脈症。[2]
4.5 刺灸法
圖21(圖出自《中醫大辭典》)
5 魚際之別名·太泉
太泉爲魚際之別名[2]。見《鍼灸學》(南京)。魚際爲經穴名(Yújì LU10)[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3]。滎穴,五行屬火[3]。魚:魚類;際:邊際[3]。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魚,穴處其邊,故名[3]。
5.1 位置
在手外側,第一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3]。側掌取穴[3]。
5.2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拇短展肌→拇對掌肌→拇短屈肌[3]。
5.3 功能主治
有清肺熱、利咽喉作用[3]。主要用於外感及呼吸系疾患等[3]。如傷寒汗不出、頭痛發熱、咽炎、扁桃體炎、咳嗽、咳血、肺炎、支氣管炎、手腕部腱鞘病、肘攣指痛及腹痛食不下、乳癰、小兒疳積等[3]。
5.4 配伍
本穴配尺澤治唾血;配風府、合谷治喉痹;配肺俞治小兒咳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