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际
主治咳嗽,咳血,头痛,外感,感冒,发热,伤寒汗不出,咽炎,咽干,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失音,肺炎,支气管炎,多汗症,鼻出血,乳腺炎,乳痈,掌中热,手腕部腱鞘病,肘挛指痛,指麻,肘挛,肩痛,腹痛食不下,呕吐,胸背痛,小儿疳积,小儿营养不良,善悲易恐,精神失常,心律失常等。
-
按摩补益
揉法:以指腹、手掌成鱼际吸定身体一定部位,腕关节放松,以前臂摆动和腕关节的环转,带动指、掌、鱼际回旋环动的手法叫做揉法。在使用按摩补益时,要辨证施补,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辨清病在哪个脏腑。肾虚者则采用益肾固本的方法,脾胃虚弱则采用健脾和胃之法。则要采用疏肝利胆,养血柔肝之法;
-
太泉
概述:太泉为经穴别名:1.太渊;在腕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如咳嗽、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结核、胸闷、心痛、心悸、噫气上逆、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臂内廉痛、掌中热、无脉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内关、神门治胸痛,心悸,心痛;刺灸法:一般直刺0.3~配风府、合谷治喉痹;
-
出血
漏出性出血(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渗出性出血)(haemorrhagiaperdiapede-sin)这种出血是由于毛细血管后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前动脉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咳血:可酌选尺泽、孔最、鱼际、肺俞、足三里、太溪等穴。胃热加内庭、隐白;
-
Dupuytren挛缩手术
手术名称:掌腱膜挛缩的手术治疗别名:迪皮特朗挛缩手术;掌腱膜分为三部分,两侧部较弱分别覆盖于大、小鱼际上形成鱼际筋膜及小鱼际筋膜,中央部对掌骨小头呈放射状和指屈肌腱方向一致,与相应手指的腱鞘及掌指关节的侧副韧带相融合称为腱前束。外伤和本病关系不甚大。增厚的鱼际肌膜及蚓状肌膜也应切除。
-
迪皮特朗挛缩手术
手术名称:掌腱膜挛缩的手术治疗别名:迪皮特朗挛缩手术;掌腱膜分为三部分,两侧部较弱分别覆盖于大、小鱼际上形成鱼际筋膜及小鱼际筋膜,中央部对掌骨小头呈放射状和指屈肌腱方向一致,与相应手指的腱鞘及掌指关节的侧副韧带相融合称为腱前束。外伤和本病关系不甚大。增厚的鱼际肌膜及蚓状肌膜也应切除。
-
掌腱膜挛缩的手术治疗
手术名称:掌腱膜挛缩的手术治疗别名:迪皮特朗挛缩手术;掌腱膜分为三部分,两侧部较弱分别覆盖于大、小鱼际上形成鱼际筋膜及小鱼际筋膜,中央部对掌骨小头呈放射状和指屈肌腱方向一致,与相应手指的腱鞘及掌指关节的侧副韧带相融合称为腱前束。外伤和本病关系不甚大。增厚的鱼际肌膜及蚓状肌膜也应切除。
-
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深间隙感染
疾病分类:骨与创伤科疾病概述: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深间隙感染:拇指和小指的腱鞘炎,可分别蔓延到桡侧和尺侧的滑液囊;尺侧滑囊炎多与小指腱鞘炎相连,使小指肿胀、连同无名指呈半屈状,小指和小鱼际有触痛,炎症加剧时肿胀向腕部扩展。掌中间隙感染可因中指、无名指腱鞘炎加重或局部掌面受伤后感染所致。
-
咽喉肿痛
针灸治疗:治则: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处方:取太溪、鱼际、照海、廉泉等穴为主: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照海为足少阴经和阴蹻脉之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于喉咙,取两穴以调理两经经气;咽干痛加液门;方二:治则:清热利咽,消肿止痛处方:少商、合谷、尺泽、关冲:少商乃手太阴井穴,点刺出血,清泻肺热,为治咽喉病症之主穴;
-
喉痹·肺胃热盛证
定义:喉痹·肺胃热盛证(throatobstructionwithpatternofheatexuberanceinlungandstomach)是指肺胃热盛,以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咽部红赤肿胀明显,喉底颗粒红肿,颌下有臖核,伴发热、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取内庭、天突、丰隆、天鼎、少商穴。
-
手掌筋膜间隙感染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手掌筋膜间隙感染是指手掌中间隙及鱼际化脓性感染。鱼际间隙位于手心的外侧半,呈三角形,前界为食指的屈肌腱、第一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隔与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间隔,鱼际间隙的近侧是密闭的,远侧经第一蚓状肌鞘与食指背侧相通。必要时作X线摄片检查。
-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⑴示指化脓性腱鞘炎与鱼际间隙感染切口⑵手指化脓性腱鞘炎,尺侧滑囊炎与桡侧滑囊炎切口⑶掌中间隙感染与鱼际间隙感染切口图1手屈指肌腱鞘炎、滑囊炎、手掌深部间隙感染的手术切口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24小时后,疼痛及局部炎症反应即较明显。小鱼际处和小指腱鞘区压痛,尤以小鱼际隆起与掌侧横纹交界处最为明显。
-
鱼络
鱼络指鱼际部的络脉。中医诊断学常以鱼际部络脉的色泽变化来诊察手、足阳明的病变。《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鱼络血者手阳明病。”又《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意指手太阴肺经在鱼际部的络脉如果充血,多为其表经即手阳明大肠经病变。
-
颈肋
颈肋的病因:颈肋的病因有外伤、肩部负重、骨膜炎、肩下垂、第一肋骨畸形、前斜角肌肥厚、异常纤维束带等。肩胛带下垂、高位胸骨、第一肋骨高位、低位臂丛与前斜角肌肥厚均能引起与颈肋相似的症状,因为它们都压迫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脉而产生症状。颈椎关节病:颈椎X线片显示椎间孔狭窄或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
-
鱼
鱼即手鱼。《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手鱼指手腕与大指本节之间隆起的肌肉,其状如鱼,因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鱼际者,手鱼也。”
-
膈消
膈消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鬲消
鬲消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消心
消心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上消·燥热伤肺证
定义:上消·燥热伤肺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dryness-heatinjuringlung)是指燥热犯肺,耗伤气津,以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随证配穴:烦渴引饮者,加廉泉、内庭。②组命门、身柱、脾俞穴;
-
上消
上消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溢
溢《内经》十二脉之一。指超越寸口而上鱼际的脉象。主气有余。《诊家正眼》:“曰溢者,自寸口上越鱼际,气有余也。”
-
手太阴之别
手太阴之别即手太阴络脉的原称(手太阴之别即手太阴络脉)。《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的分肉间,腕后1.5寸处。一支与本经并行,直入掌中,散布在大鱼际部。虚证见呵欠、尿频、遗尿。可取手太阴络穴治疗。
-
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脉从腕上1.5寸的列缺穴处分出,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于鱼际部)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的分肉间,腕后1.5寸处。一支走向手阳明经脉;虚证见呵欠、尿频、遗尿。
-
肺痨·阴虚火旺证
定义:肺痨·阴虚火旺证(lung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exuberantfireduetoyindeficiency)是指阴精亏损,虚火亢旺,以咳呛气急,咯血,痰少黏白或黄,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骨蒸,盗汗,形体消瘦,口鼻干燥,舌边尖红,苔薄,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肺痨证候。取太渊、肺俞、中府、鱼际、孔最、阴郄、太溪。
-
正中神经麻痹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腕管综合征:本病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腕管掌侧卡压点压痛放射痛。出现桡侧三个手指的感觉障碍、麻木和疼痛,以及鱼际瘫痪。疾病病因:正中神经损伤常见的原因是肘前区静脉注射药物外渗,以及腕部被利器割伤、肱骨或前臂骨折及穿通伤、腕管综合征压迫所致。
-
腕管综合征
即由于腕部重复性运动、外力作用、不良姿势引起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后,其所支配范围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少数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发生大鱼际肌萎缩,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拇指、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口服校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
荥
概述:荥穴为五输穴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荥者,小水也。十二经各有1个荥穴,即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
寒降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寒降汤:处方:生赭石(轧细)18克清半夏9克蒌仁(炒,捣)12克生杭芍12克竹茹9克牛蒡子(炒,捣)9克粉甘草4.5克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凉血止血。治胃热而气不降,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成上鱼际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
-
肺经
概述:肺经:1.手太阴肺经的简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
-
寸口
寸口又名气口、脉口。指两手腕部腕横纹下方,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明显之处,是进行脉诊的部位,包括寸、关、尺三部。寸口是中医诊脉的部位。属太阴肺经。因该处太渊(脉会太渊)去鱼际仅1寸,故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
寸口脉
寸口脉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的脉搏。属太阴肺经。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
手太阴经络现象
典型手太阴经络现象:韩某女20岁1975年初诊左肺经皮脂腺痣自幼发病,绒毛状增生或疣状增生性皮损,从胸中至左拇指内侧,沿肺经分布。冯某男9岁1971年初诊右肺经神经性皮炎病期一年,多角形扁平丘疹,从右胸至鱼际部位,沿肺经呈带状分布。在上臂段,有72.9%的隐性感传线偏向内侧半个同身寸;
-
荥穴
概述:荥穴为五输穴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荥者,小水也。十二经各有1个荥穴,即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
推拿
常见手法有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 (扌衮)法、击法、摩法、擦法、扳法、捍法和一指禅推法等。擦法:擦法是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正骨八法之一·推拿:推拿为正骨八法之一。
-
朱砂掌
朱砂掌为症状名。指两手掌大小鱼际处肤色红赤,压之退色,皮肤变薄的表现。手掌大、小鱼际部位出现密集红色小斑点,颜色鲜红或暗红如朱砂,甚则融合成片,压之可以暂时褪色,称朱砂掌。由血络瘀阻所致。朱砂掌与胸颈部的蜘蛛痣,较常见于臌胀病。
-
CTS
即由于腕部重复性运动、外力作用、不良姿势引起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后,其所支配范围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少数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发生大鱼际肌萎缩,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拇指、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口服校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
断掌再植术
手术名称:断掌再植术分类:骨科/断肢和断指再植术/断掌再植ICD编码:84.2301概述:手掌是手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起自腕关节,下止于指蹼,是前臂与手指间的演变部分,承上启下,与手指一起组成握持器官(图3.10.3.1-0-1,3.10.3.1-0-2)。背侧静脉已汇成数根主干。断肢再植术清创用的器械应与再植器械分开,预防污染。
-
喉痹·肺肾阴虚证
概述:喉痹·肺肾阴虚证(throatobstructionwithlung-kidneyyindeficiencypattern),肺肾阴虚,以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咽部黏膜暗红,或咽部黏膜干燥少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取穴:取太溪、照海、鱼际、天突。详见虚火喉痹条。
-
帘珠喉痹
辨证治疗:肺肾阴虚:喉痹·肺肾阴虚证(throatobstructionwithlung-kidney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肺肾阴虚,以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咽部黏膜暗红,或咽部黏膜干燥少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取穴:取太溪、照海、鱼际、天突。
-
板门
概述:板门:1.经外奇穴名;2.按摩用穴。经外奇穴名·板门:板门为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主治小肠、三焦、肺经等病。一般直刺0.3~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手掌鱼际部,当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向后0.5寸处,与鱼际穴近。从板门向腕横纹推治吐;并治气促、气攻等症。
-
手针疗法
它是我国针灸工作者在针刺手部经穴可以治疗其它部位疾病的启发下,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于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针法。手针疗法穴位及主治表(表出自《中医大辞典》)分部穴名位置主治手背侧升压点在手背腕横纹中点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压下降腰腿点在手背腕横纹前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及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共两点。
-
手掌深部间隙感染
局部早期处理同脓性指头炎。⑴示指化脓性腱鞘炎与鱼际间隙感染切口⑵手指化脓性腱鞘炎,尺侧滑囊炎与桡侧滑囊炎切口⑶掌中间隙感染与鱼际间隙感染切口图1手屈指肌腱鞘炎、滑囊炎、手掌深部间隙感染的手术切口病因学:掌中间隙感染多是中指和无名指的腱鞘炎蔓延而引起,鱼际间隙感染而因示指腱鞘感染后引起。
-
小天心
概述:小天心:1.推拿穴位名;2.经外奇穴名。推拿穴位名·小天心:小天心为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交处,距大陵穴五分。“掐小天心,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用之。”主治心痛,惊风抽搐,目视不正,高热神昏,小便不通,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等。一般直刺0.3~
-
尺管综合症
概述:引起手部掌面尺侧疼痛的因素很多。病因:腕尺神经卡压最常见的病因为结节性压迫。其远端的裂孔由源自小指展肌和小指屈肌组成的纤维弓构成,将豌豆骨与钩骨连接在一起。由于神经的运动和感觉支均在此区内,因此,临床表现既有尺神经支配区手内肌肌力减弱或萎缩,又有小鱼际掌侧和尺侧1个半手指掌侧的感觉变化。
-
尺管综合征
概述:引起手部掌面尺侧疼痛的因素很多。病因:腕尺神经卡压最常见的病因为结节性压迫。其远端的裂孔由源自小指展肌和小指屈肌组成的纤维弓构成,将豌豆骨与钩骨连接在一起。由于神经的运动和感觉支均在此区内,因此,临床表现既有尺神经支配区手内肌肌力减弱或萎缩,又有小鱼际掌侧和尺侧1个半手指掌侧的感觉变化。
-
尺神经麻痹
尺神经麻痹的典型表现是爪形手畸形,因手部小肌肉萎缩而手掌凹陷,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因食指、中指的蚓状肌受正中神经支配,故手指屈曲畸形以无名指、小指为著,拇指常处于外展状态,手指分开、合并动作受限制,小指动作丧失。感觉丧失区主要在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和无名指的尺侧一半。
-
尺神经损伤
概述:尺神经损伤后手的尺侧、小指全部、环指尺侧感觉均消失。在腕部,尺神经易受切割伤。手内肌广泛瘫痪,小鱼际、骨间肌及第3、4蚓状肌、拇内收肌及屈拇短肌内侧头均瘫痪。如在指屈深肌神经供给远侧损伤,因指深屈肌失去手内肌的对抗作用,爪状畸形明显,即环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3个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
-
击法
概述:击法为推拿手法名。用空拳或手指、手掌尺侧面、桑枝棒等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敲打治疗部位。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侧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
-
小指展肌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麻醉和体位:臂丛麻醉或局麻。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手术台旁桌上,手掌朝上。手术步骤:1.切口起自小指掌指关节尺侧,沿小鱼际上行,至腕部转向腕横纹,止于腕横纹中点(图3.22.4.5.1.1-3)。因神经血管束在豆状骨远端从桡侧进入该肌,解剖时应从尺侧分离(图3.22.4.5.1.1-4)。在两切口之间经大鱼际部做皮下隧道。
-
开放性手外伤
图2手指残端各种局部皮瓣设计图3鱼际皮瓣(1)指端三角皮瓣(2)V-Y皮瓣①皮瓣蒂在近心端(3)指背旋转皮瓣(4)指背双蒂推进皮瓣②皮瓣蒂在尺侧(2)邻指皮瓣(图4)是用相邻手指背侧的皮肤形成皮瓣,常用于覆盖指端或指腹的缺损。(1)腹部皮瓣(2)臂交叉皮瓣图5远位皮瓣(五)包扎固定:手部损伤包扎固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