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內翻反旋轉截骨術用於髖脫位的手術治療。髖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在很多病兒可引發疼痛,8歲以上的兒童,有必要進行髂骨手術以矯正或減輕髓臼發育不良並防止脫位復發(圖12.38.4.1-0-1,12.38.4.1-0-2)。常規有Chiari截骨術或改良Steel骨盆三個平面截骨術,同時行股骨內翻反旋轉截骨與內收或屈肌鬆解術。Pemberton及Salter骨盆截骨術效果欠佳。可通過造蓋手術來增加發育不良的殘餘髖臼的覆蓋。治療髖關節的嚴重病變時採用開放復位、骨盆截骨、股骨縮短及內翻反旋轉截骨這種廣泛的外科手術是合理的。
7 術前準備
常規術前檢查。
10 手術步驟
Root和Siegal法:
1.在大轉子表面做15cm長的切口。切口近端和臀大肌纖維方向一致,從大轉子沿股骨後外側緣向遠端延長(圖12.38.4.1-2A)。
2.通過闊筋膜與臀大肌向深部分離,顯露股骨上段的後面和後外側面,包括大轉子。用電刀從近端股骨剝離股外側肌的起點,在大轉子基底部橫行切斷,再沿着股骨粗線縱行切斷(圖12.38.4.1-2B)。骨膜下顯露股骨近端外側。
3.在小轉子上緣平面,用電刀切斷股四頭肌近端的腱性與肌性附着部分,並從股骨後面向內側與遠端翻轉。此時可觸及股骨頸的下面,並確定小轉子(圖12.38.4.1-2C),再從小轉子處遊離髂腰肌腱。至此,截骨區已完全顯露。在小轉子水平進行截骨(圖12.38.4.1-2D)。根據術前的測量來計算楔形骨塊的大小進行截骨(圖12.38.4.1-2E)。8歲以下兒童頸幹角應置於100°~110°,而年齡稍大的頸幹角應置於115°~120°。
4.可通過股骨頸的導針確定截骨的合適平面(圖12.38.4.1-2D),導針應自轉子打入股骨頸的上部,與近端截骨線相平行。導針打入合適位置後,在預計的髁鋼板打入位置,與導針平行地將骨刀打入股骨轉子下區。術中透視或拍片以確認截骨位置。在股骨的後方,用電刀劃一條與股骨長軸相平行的(垂直)直線,作爲旋轉截骨時的參照。在股骨頸骨刀平面以下1.5~2cm處,並與此骨刀平行做第一個截骨面,截骨不進入股骨頸。在遠端做第二截骨面和股骨幹成直角,切除一塊基底向內的、術前已確定了寬度的楔形骨塊,使股骨頸適當內翻。楔形骨塊應包括部分或全部小轉子。遠端截骨應截到但不截斷股骨外側的骨皮質;用持骨鉗將遠端股骨固定於角狀鋼板(髁鋼板)的縱形鋼板處,這樣即可閉合楔形骨塊切除後的三角形間隙。術中透視或拍片檢查角鋼板的位置和截骨的情況。放鬆持骨鉗,以股骨後面已做好的縱形刻劃線作參照來反旋轉股骨,矯正前傾。達到正確的旋轉角度後,重新將股骨遠端夾持固定於鋼板上以利於穩定。屈曲膝關節、旋轉髖關節以檢查前傾是否已矯正。髖關節應該保持約15°~20°的內旋。遠端股骨達到合適旋轉角度後,行螺釘固定,常規縫合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