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扶正

中醫治則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ū xié fú zhèng

2 英文參考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祛邪扶正治則[1]。指對於邪氣實而正氣偏虛的病證,應採用以消除病邪爲主,扶助正氣爲輔,使邪去正安或正復的治療原則[2]。取邪去則正自安之意[2]。臨牀運用時,應根據正邪盛衰的具體情況而採取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攻補兼施[3]

祛邪扶正是針對邪實而正稍虛的病情,以祛邪爲主、扶正爲輔的治則[3]。而扶正祛邪通常是針對正虛而邪稍衰的病情,以扶正爲主、祛邪爲輔的治則[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