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
衰㈠(shuāi,音摔)衰老;《灵枢·本脏》:“有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灵枢·寿夭刚柔》:“病九日者三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
衰之以属
衰(cuī,音崔)之以属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则。根据病气属性治疗,使病邪消退。《素问·至真要大论》:“寒热温凉,衰之以属。”
-
青娥丸加黄柏知母方
《医方考》卷五:方名:青娥丸加黄柏知母方组成:破故纸(酒浸少时,略炒)4两,川萆薢(童便浸1宿)4两,杜仲(姜汁炒断丝)4两,黄柏(盐水炒)4两,知母(酒炒)4两,牛膝(去芦)4两,胡桃肉(去皮,炮)8两。主治:肾虚腰痛。火衰则阴翳袭之,而令肾寒;水火俱衰,则土气乘之,而邪实于肾,均令人腰痛也。
-
藏厥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时安者,此为藏厥。”《张氏医通·伤寒诸论》:“藏厥者,胃中阳虚不能生化脾土,则脾藏气衰不运,不运则水谷不化,胃气不行,经脉不通,故周身皆冷而厥也。”又:“藏厥者,其人阳气素虚,肾藏之真阳衰极。”治疗宜用附子理中汤及灸法。
-
岁露
《岁露》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万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本篇主要论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同时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所以人体在遇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的三虚时容易发病的道理,特别是遇到四时八节气候反常时往往会造成疾病的流行。
-
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Shaoyinsyndrome、Shaoyindisease)为证候名。《中医药学名词》(2004):少阴病证是指外感病衰竭期,正气严重虚衰,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致的严重证候。《中医药学名词》(2010):少阴病证是指外感风寒入于少阴心肾,正气虚衰,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致的严重证候。
-
长生秘诀
《长生秘诀》为养生类著作。清·石成金著,1卷。主张延缓衰老必须从少壮之时开始,“日后年至老耄,尚然耳目聪明,手足利便。”指出老年人“如日已衔山”,精神气血已衰,凡事均节俭为宜,尤其房事更当节之。书中有“卫生必读歌”,把全书主要观点进行了综合概括,并提出具体措施,对研究养生防老抗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失强
见《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因五脏精气衰败而致相应的身体部位失去正常的强健状态。五脏各与身体的一定部位相通应,五脏精气充沛则形体强健,若脏气虚衰则相应部位失养而呈现失强体征。由于各种失强征象是相应内脏脏气衰败的反映,久病见之,常示预后不良,故谓“失强则死”。
-
肝合筋
肝合筋生理学名词。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之合为筋。《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筋膜有赖肝之精气濡养,肝之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肢体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之气血亏虚则筋力衰惫,肢体关节屈伸困难。《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参肝主筋条。
-
视瞻昏眇证
视瞻昏眇证病证名。系指眼内外无症状,但有视昏眇矇眛不清的病证。又名瞻视昏渺症。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本证为多种内障疾患的常见症状之一。二是因年老所致,相当于今之老视。《审视瑶函》:“若人五十以外而(目)昏者,虽治不复光明,其时犹月之过望,天真日衰,自然目光渐衰。”
-
运气盛衰
运气盛衰是根据运和气的五行生克关系来测定运和气的盛衰。运生气或者运克气为运盛气衰;气生运或者气克运为气盛运衰。
-
面焦
面焦证名。面部泛现干枯焦黑之色。出《素问·上古天真论》。由阳明气衰,气血失荣所致。见于久病及老衰患者。《医碥·面》治面焦、胃脉虚者,用人参、黄芪、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等药以健脾益气。
-
洪脉
洪脉为脉象之一。《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洪脉多主热邪亢盛。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见此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热病伤阴,阴虚于内,阳盛于外,则脉亦洪,但应指有力。
-
解烦汤
处方:人参5钱,巴戟天5钱,麦冬5钱,白术1两,炒枣仁3钱,菖蒲5分,神曲1钱,白豆蔻2粒。功能主治:健其脾胃,益其心肾。主春月伤风,邪不尽散,脾胃既衰,肺肾亦衰,心无水养,肾与心不交,身热下利6-7日,咳而呕,心烦不得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月郭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月之中,月的圆缺变化对人体气血运行有一定的影响。认为月生之时,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时,气血充实,肌肉坚盛;月郭亏时,经络空虚,气血衰少。针刺治疗时应参合天时而调血气,“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勿泻,月满勿补,月郭亏气血衰则为难治。见《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
-
夏脉如钩
夏脉如钩脉象名。指脉应四时之象。夏季阳气旺盛,脉象亦呈现洪大,其势急升缓降,来盛去衰。《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如钩……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
长寿法
长寿法是指为了防止机体的老衰过程而延长寿命的方法。为了实现有效的长寿,阐明老衰的本质和原因是首要的。当前与其说延长人类最大寿命勿宁说更重要的是在寿终之前预防疾病发生,这样到老年后也能过着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以这种内容作为研究平均寿命延长的课题,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
运气不及
运气不及即运气衰而不足。凡阴干之年,如乙、丁、己、辛、癸年分,均属运气不及,不及为本运气衰,则克气大行。
-
上厥下竭
上厥下竭为病机。上厥指阴阳气不相顺接,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下竭,指下部真阴真阳衰竭。实质上,是指下部真元亏竭引致昏厥的病机。《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
虚虚
虚虚使虚衰者更虚衰,使不足者更不足。指虚证误用泻法的情况。后“虚”为名词,虚证。《素问·五常政大论》:“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张景岳注:“盛其盛,是致邪也。虚其虚,是失正也。”
-
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Jueyinsyndrome、Jueyindisease)为病证名。是指外感病中,寒热病邪夹杂,机体阳衰阴耗,以四肢厥逆,或厥与热交替,或寒热夹杂,脉无定体为常见症的严重病证(证候)。
-
厥阴寒厥证
厥阴寒厥证为证候名。指外感病末期,机体阳衰,阴寒内盛,以手足厥逆,脉细欲绝或脉促为常见症的证候。
-
调理阴阳
调理阴阳为治则。又称“调整阴阳”。指利用药物或食物的气味性能、情志的属性、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协调的治疗原则。
-
心衰
心衰(heartfailure)是指心气虚衰,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尿少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
-
肾衰
肾衰(kidneyfailure)是指肾气虚衰,气化失司,浊湿毒邪不得排泄,以突发少尿,甚或无尿,或多尿,精神委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的危急重证。
-
休息痢·缓解期
休息痢·缓解期(remittentstageofintermittentdysentery)是指缓解期的休息痢,常见脾气虚弱证、脾阳虚衰证、寒热错杂证、瘀血内阻证等。
-
心痛·心阳虚证
心痛·心阳虚证(heartpainwithsyndromeofheartyangdeficiency)是指心阳虚衰,温煦无力,以心悸动而痛,胸闷,神倦怯冷,遇冷则心痛加剧,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舌淡胖,苔白或腻,脉虚细迟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痛证候。
-
夏季热·上盛下虚证
夏季热·上盛下虚证(summerfeverwithsyndromeofupperexcessandlowerdeficiency)是指暑热盛于上,肝肾虚于下,以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无力为常见症的夏季热证候。
-
五喘恶候
五喘恶候为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疮痘喘、惊风喘、虚肿喘、吐泻喘、下痢喘。为正衰邪胜,元气将脱的危象。
-
心寒
心寒为病证名。指心中自觉寒冷,甚或寒战。常因心阳虚衰不振所致。《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肺疟者,令人心寒。”
-
饮后即便
饮后即便证名。饮入立觉至脐,即欲小便之证。见《杂病源流犀烛·小便闭癃源流》。因精气衰耗,不能输于脾归于肺所致。宜用补中益气汤等方。
-
壮阳
壮阳为治疗学名词。补法之一。用温补药强壮心、肾阳气的治法。适用于阳气虚衰之症。分壮心阳与壮肾阳。壮心阳多用人参、附子;壮肾阳多用肉桂、鹿茸、附子。
-
壮火
壮火为生理学名词。是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张景岳注:“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
-
泽夭
泽夭相气十法之一。指诊察患者面部颜色的润泽与枯槁,作为预测疾病转归的依据。《望诊遵经》:“泽者主生,夭者主死。将夭而渐泽者,精神复盛;先泽而渐夭者,血气益衰。”
-
听户
听户人体解剖名词。系指接受声音的门户,即耳窍。《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所谓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元府壅塞,神气不能通泄也。”参见耳窍条。
-
肾合骨
肾合骨生理学名词。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肾之合为骨。《素问·五脏生成》:“肾之合骨也。”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气盛衰,可影响骨骼的生成、发育及荣枯,故称之。参见肾主骨条。
-
三戒
三戒养生术语。含意不一。儒家之说,见《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所得。”道教之说,如《孙真人卫生歌》:“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
祛邪扶正
指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用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则。取邪去则正自安之意。临床运用时,应根据正邪盛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或攻补兼施。而扶正祛邪通常是针对正虚而邪稍衰的病情,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则。
-
年
年①岁,一年。《灵枢·厥病》:“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②年龄,年纪。《素问·上古天真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
冷喘
冷喘病证名。阳气虚衰、内寒偏盛所致的气喘。《古今医鉴》卷四:“冷喘则遇寒而发。”可用止喘丸等方。参见寒喘等条。
-
筋骨解堕
筋骨解堕筋骨软弱无力。“解堕”同“懈惰”。《素问·上古天真论》:“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
解堕
解(xiè,音懈)堕同“懈惰”。倦怠无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
惵
惵(dié,音碟)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来怯弱无力。《诊家正眼》:“曰惵者,卫气弱也,阳脉衰也。”
-
背曲肩随
背曲肩随证名。背脊高突;两肩下垂之证。亦称肩垂背曲。因精气虚亏,不能濡养筋骨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见于老年阳衰、劳伤虚损者。治宜补肝肾、养筋骨。
-
尿促性腺激素
正常值:儿童<6Mnu/24h成人6~化验结果意义:减低:下丘脑-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其特点是性腺激素低。此外,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竟及绝经后妇女。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液其他检测化验类别一:尿液检查化验类别二:尿液其他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引交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熟地1两,麦冬1两,炒枣仁5钱,山茱萸5钱,沙参5钱,茯神3钱,玄参5钱,白芍2两,炒桅子3钱,菖蒲5分,破故纸5分。主治:水火两衰,热极不能熟睡,日夜两眼不闭。用法用量:水煎服。
-
天赋
禀赋是指先天赋予的体质因素。陈造《戏作》诗:"书生禀赋纸样薄,平日扶衰惟粥药。"
-
水火两滋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熟地3两,肉桂2钱,菟丝子1两。主治:水火两衰,热极不能熟睡,日夜两眼不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补阴泻阳
“补阴泻阳”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补阴:补五脏之不足;泻阳:泻六腑之有余。张志聪:“补阴者,补五脏之衰阴;泻阳者,导六气之外出。”
-
其往不可追
其往不可追为刺法术语。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意谓邪气已去,正气尚衰,切不可施行泻法,以防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