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別名
面頸部神經鞘膜瘤切除術;excision of schwannoma in faciocervical region;面頸部雪旺氏瘤切除術
5 概述
面頸部神經鞘瘤切除術用於面頸部神經鞘瘤的治療。 神經鞘膜瘤又稱神經鞘瘤、雪旺氏瘤,是來源於神經鞘的神經源性良性腫瘤。頭面頸部神經鞘膜瘤多發生於顱神經(如迷走神經、舌神經、舌下神經、面神經、副神經等)、脊神經(如頸叢神經等),發生於交感神經者少見。
神經鞘膜瘤在臨牀上常表現爲頸側、頸前三角區、咽旁、舌部的圓形或卵圓形包塊(圖10.4.2.5-1~10.4.2.5-3),一般生長較慢,病史較長,無痛,質地堅韌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該瘤可沿神經軸向左右活動,但不易上下活動。一般瘤體較小,但可長大且呈分葉狀,其中間也可黏液性變而呈液化狀,液體可抽出,爲血樣但不凝固。腫瘤位於頸前三角和咽旁者可使頸動脈移位。來源於交感神經及腫瘤壓迫交感神經者可出現典型的霍納(Horner)綜合徵。來源於迷走神經和腫瘤壓迫迷走神經則出現刺激性咳嗽,病人飲水時嗆咳,有的還出現聲音嘶啞等症狀。而來源於頸叢和臂叢神經者,臨牀上可有觸痛和放射性自發痛。
神經鞘膜瘤宜作手術切除。
8 術前準備
1.常規檢查全身情況,對主要臟器有病變者,應在治癒或緩解後手術。
2.局部作B超檢查、頸動脈造影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或磁共振(MRI)檢查,瞭解腫瘤與頸總、頸內、頸外動脈的關係,明確頸部大血管的所在位置和深度。
3.必要的藥物過敏試驗。
4.配血備用。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
神經鞘膜瘤的生長部位常不恆定,其手術切口的選擇應根據腫瘤的大小、所在部位、保證術野顯露清楚、避免重要神經血管的損傷等原則選定。一般情況下多采用頜下弧形切口。有時爲顯露頸動脈而沿胸鎖乳突肌加用斜縱形切口,成爲T形切口。腫瘤位於頸中上部者,常採用斜縱形切口。舌部神經鞘瘤宜取縱形切口(圖10.4.2.5-4,10.4.2.5-5)。
10.2 2.顯露腫瘤
按切口分層切開剖入,因腫瘤包膜完整、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故剝離常較順利(圖10.4.2.5-6,10.4.2.5-7)。爲防止重要神經損傷,一是要以鈍性剝離爲主,二是要緊貼腫瘤,防止遠離。頜下、上頸部腫瘤常突入顱底區,剝離時不可盲目進行,必要時應將下頜骨升支截斷並向兩側牽開,在直視下剝離腫瘤,方可保證安全,待腫瘤切除後,再行頜骨復位固定。
10.3 3.術中神經的處理
來源於脊神經的鞘膜瘤可不保留神經行完整切除。而來源於腦神經、交感神經者,應仔細剝離。術中應儘量避免對這些重要神經的騷擾和損傷,特別是迷走神經,有因刺激產生興奮導致心跳驟停的可能。其他重要神經的損傷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後果。所以絕不可爲切除腫瘤而貿然切斷緊貼或穿過腫瘤的神經幹,意外損傷的也應即時吻接。在手術時應沿着腫瘤上的神經幹縱軸方向切開其外膜,小心、仔細剝開神經纖維束,而將腫瘤切除。對神經穿過腫瘤者,應將腫瘤剖開,分離出神經幹後再切除腫瘤。
10.4 4.關閉傷口
腫瘤切除後,沖洗傷口,消滅無效腔,分層縫合,負壓引流或置半管引流(圖10.4.2.5-8,10.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