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高壓症臨牀路徑(2019年版)

2019年版臨牀路徑 普通外科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én jìng mài gāo yā zhè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9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門靜脈高壓症臨牀路徑(2019年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19年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印發,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爲進一步推進臨牀路徑管理工作,規範臨牀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組織對19個學科有關病種的臨牀路徑進行了修訂,形成了224個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現印發給你們(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醫政醫管欄目下載),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19年12月29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門靜脈高壓症臨牀路徑(2019年版)

4.1 一、門脈高壓症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門靜脈高壓症(ICD-10:K76.6),血吸蟲病門靜脈高壓症(ICD-10:B65.2+ K76.0*),行分流或斷流術(ICD-9-CM-3: 39.1,42.91,44.91)。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黃家外科學》(吳孟超,吳在德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

1.症狀和體徵:脾大嘔血或黑便,腹水

2.實驗室檢查:可有脾功能亢進性外周血細胞計數下降、血膽紅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功能受損表現。

3.特殊檢查:結合超聲、CT、上消化道造影、內鏡檢查、肝功能儲備檢測肝纖維化測定、、肝活檢(必要時可做骨髓穿刺)結果明確。

4.1.3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黃家外科學》(吳孟超,吳在德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五年制《外科學》(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1. 藥物治療:抑酸劑(質子泵抑制劑)、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特利加壓素、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等,擴容、抗休克等治療。

2.止血治療:三腔兩囊管應用、胃冠狀靜脈栓塞術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

3.內鏡套扎或硬化劑注射。

4.手術治療:

(1)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脾切、斷流術)。

(2)門體分流術:脾腎分流術;腸繫膜靜脈-下腔靜脈側側吻合術;限制性門腔靜脈側側分流術遠端脾腎靜脈分流術

(3)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合併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需嚴格掌握適應證。

4.1.4 (四)標準住院日爲8~18天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門靜脈高壓症(ICD-10:K76.6),血吸蟲病門靜脈高壓症(ICD-10:B65.2+ K76.0*)疾病編碼

2.需行門脈高壓症分流或斷流術者,無手術治療禁忌證。

3.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6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5~7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隱血;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種肝炎病毒學指標檢測(乙型肝炎五項、乙型肝炎DNA定量、抗HCV)、其他感染性疾病篩查(抗HIV、TPHA);

(3)X線胸片、心電圖、腹部超聲上消化道造影、胃鏡、腹部CT(增強及血管重建)。

2.根據患者情況選擇:肝功能儲備檢測肝纖維化測定、超聲心動圖和肺功能等。

4.1.7 (七)選擇用藥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15〕43號)執行,並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時間。

4.1.8 (八)手術日爲入院第3~8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術內固定物:吻合器(如需作食管橫斷吻合幽門成型)、人造血管(限制性門體靜脈分流術中可能使用)。

3.術中用藥:麻醉常規用藥、術後鎮痛泵。

4.輸血:視術中情況而定。

4.1.9 (九)術後住院恢復4~10天

1.必須複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 、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氨凝血五項、胃鏡或上消化道造影(必要時)、腹部增強CT(必要時)。

2.術後用藥:

(1)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15〕43號)選擇抗菌藥物,並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時間。

(2)祛聚藥:視術後血小板升高情況而定。

(3)根據患者情況使用護肝藥、抑酸劑、支鏈氨基酸白蛋白

4.1.10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好,可進流質飲食。

2.傷口癒合良好,無皮下積液(或門診可處理的少量積液),引流管拔除,或者傷口癒合不良但下級醫院可以診治。

3.脾功能亢進緩解和(或)消化道出血控制

4.沒有需住院處理的併發症和(或)合併症。

4.1.11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有影響手術的合併症,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住院時間、費用延長。

2.出現手術併發症,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3.考慮行肝移植者,退出本路徑。

4.2 二、門脈高壓症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門靜脈高壓症(ICD-10:K76.6),血吸蟲病門靜脈高壓症(ICD-10:B65.2+ K76.0*)

行分流或斷流術(ICD-9-CM-3: 39.1,42.91,44.91)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8~18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7天

(手術準備日)

住院第3~8天

(手術日)

□  詢問病史與體格檢查

□  完成病歷書寫

□  完善檢查

□  上級醫師查房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  確定診斷和初定手術日期

□  預約各種特殊檢查(腹部增強CT、彩色多普勒超聲、胃鏡等)

□  上級醫師查房

□  改善肝臟儲備功能

□  術前討論,確定手術方案

□  完成必要的相關科室會診

□  患者及(或)其家屬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自費用品協議書、輸血知情同意書

□  術前小結和上級醫師查房紀錄

□  向患者及其家屬交待圍術期注意事項

□  手術

□  術者完成手術記錄

□  麻醉師完成麻醉記錄

□  完成術後病程記錄

□  上級醫師查房

□  向患者及(或)其家屬交待手術情況和術後注意事項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低脂軟食

臨時醫囑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

□ 肝腎功能電解質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種肝炎病毒學指標檢測感染性疾病篩查

□  X線胸片、心電圖、腹部超聲上消化道造影、胃鏡、腹部CT 、CTV/MRA

超聲心動圖和肺功能等(必要時)

長期醫囑

□  患者既往基礎用藥

□  改善肝臟儲備功能藥物

臨時醫囑

□  術前醫囑:常規準備明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賁門周圍血管分流或斷流術;門體分流術;脾切除術

□  術前禁食、禁水

□  明晨喝石蠟油後留置胃管、尿管

□  今晚明晨各洗腸1次

□  抗菌藥物:術前30分鐘使用

□  配同型紅細胞血漿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術後護理常規

□  一級護理

□  禁食、禁水

□  胃腸減壓接負壓吸引記量

□  尿管接袋記量

□  腹腔引流管接袋記量

□  記24小時出入量

□  抗菌藥物

□  抑酸劑×3天

□  支鏈氨基酸

臨時醫囑

□  心電監護、吸氧(必要時)

□  補液

□  複查血常規血氨凝血功能(必要時)

□  其他特殊醫囑

主要護理

工作

□  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及計劃

□  指導患者相關科室進行檢查

□  早晨靜脈取血

□  術前沐浴、更衣、備皮

□  術前腸道準備、物品準備

□  術前心理護理

□  觀察患者情況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指導並監督患者術後活動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4~10天

(術後第1~2天)

住院第6~12天

(術後第3~4天)

住院第8~18天

(出院日)

□  注意觀察體溫血壓生命體徵及神志

□  注意腹部體徵、引流量及性狀

□  上級醫師查房,對手術及手術切口進行評估,確定有無早期手術併發症和切口感染

□  完成病程紀錄

□  上級醫師查房

□  根據體溫、引流情況明確是否拔除引流管,是否停用抗菌藥物

□  評價肝功能注意有無脾窩積液、門脈系統血栓形成

□  完成日常病程記錄和上級醫師查房紀錄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出院日期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屬出院

□  向患者及其家屬交待出院後注意事項,預約複診日期及拆線日期

□  完成出院小結,將出院小結的副本交給患者或其家屬

□  完成病歷書寫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術後護理常規

□  一級護理

□  禁食、禁水

□  胃腸減壓接負壓吸引記量

□  尿管接袋記量

□  腹腔引流管接袋記量

□  記24小時出入量

□  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換藥

□  對症處理

□  補液

□  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血氨凝血功能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術後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飲食根據病情

□  停引流記量

□  停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換藥

□  對症處理

□  補液

□  根據血小板水平決定是否使用降血小板藥物

□  肝及門脈系統彩超檢查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門診隨診

□  囑術後2周複查血常規注意血小板變化(脾切除手術後)

主要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情況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指導並監督患者手術後活動

□  觀察患者情況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指導並監督患者手術後活動

□  出院準備指導(辦理出院手續、交費等)

□  出院宣教

病情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