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主-肺動脈間隔缺損又叫主動脈-肺動脈瘻,主動脈-肺動脈窗等,是一種極爲少見的心血管畸形,佔先天性心臟病0.3%~1%。此病是由於胚胎期動脈幹分隔爲主動脈和肺動脈的過程不完全,在升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留下之缺陷,而形成此間隔缺損。此類缺損可發生於升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的任何部位。Mori等1978年將主-肺動脈間隔缺損分爲三型。Ⅰ型:主-肺動脈間隔近端缺損,相當於半月瓣環上方位置;Ⅱ型:主-肺動脈間隔遠端缺損,在升主動脈遠側與肺動脈交通;Ⅲ型:主-肺動脈間隔完全缺損。此外,在臨牀報道中還有一型更少見的,位於右肺動脈開口水平的主動脈-肺動脈間隔缺損,此類缺損一般開口於升主動脈後壁。缺損口徑大小不等,可從數毫米至6cm,一般在2cm左右,缺損呈橢圓形。常合併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冠狀動脈異常、右位主動脈弓、法洛四聯症等心血管畸形(圖6.8.3-0-1~6.8.3-0-3)。
主-肺動脈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相似,但血液是從升主動脈經過缺損到肺動脈幹所形成左向右分流,由於缺損口徑往往比動脈導管未閉大,所以分流量大,肺動脈血流顯著增多,產生動力性肺動脈高壓,如不早期手術,則肺小動脈內膜增厚、中層肌肉纖維增生,管腔變小等病變,形成阻力性肺動脈高壓。右肺動脈起源於主動脈開口的病例,可出現左側肺高壓,這種引起對側肺高壓原因尚不清楚,有認爲與反射機制有關。臨牀上類似於動脈導管未閉,但症狀出現較早、較重,發展較快。可由二維超聲心動圖、心導管和逆行主動脈造影檢查確定診斷(圖6.8.3-0-4A、B)。
10 術前準備
術前除了按一般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常規準備外,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術前要通過二維超聲心動圖,心血管造影確定診斷,尤其要注意與動脈導管未閉,高位室間隔缺損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竇瘤破裂和冠狀動、靜脈瘻相鑑別。並注意合併其他心血管畸形。
12 手術步驟
按常規建立體外循環及保護心肌。在主-肺動脈間隔缺損上方阻斷主動脈,心搏停止後切開缺損前壁,探查缺損情況。若缺損小,可直接縫合時,進一步將缺損離斷。當剪開後壁時應注意看清冠狀動脈解剖位置,避免損傷(圖6.8.3-1)。用無創縫線分別雙層連續縫合主動脈壁和肺動脈壁上的缺口(圖6.8.3-2)。
當缺損位置較低,經缺損前壁切口單純縫合時往往容易損傷冠狀血管。缺損較大時則不宜採用單純縫合手術方法。爲此1978年Johansson提出經缺損前壁切口應用補片修補主-肺動脈間隔缺損方法。此法僅切開缺損前壁,其餘操作與經主動脈途徑使用補片修補方法基本一樣,但當縫合到補片前緣時可將主動脈和肺動脈兩側切緣與補片一道作連續縫合(圖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