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食管穿孔超過24h,常因縱隔及胸膜腔發生腐臭性感染及食管壁嚴重的炎性水腫,多難以完成一期縫合修補。應根據食管穿孔的部位,嚴重程度及身體狀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手術以控制及減少污染來源,促進全身情況好轉及穿孔食管癒合。常用的手術方法有補片修復食管穿孔術,頸、縱隔或胸腔引流術,全胸段食管切除術,頸部食管及胃造口術,食管腔內置管術等。
6 適應症
頸、縱隔或胸腔引流術適用於:
1.頸部食管穿孔超過24h或經保守治療,出現發熱、白細胞計數增多、頸部縱隔感染及膿腫形成者,經頸部行手術引流。
8 手術步驟
8.1 1.頸部膿腫引流
在頸部腫脹及壓痛明顯的一側取切口,如兩側壓痛及腫脹均較瀰漫,則採用右頸部切口,因爲食管距右側胸膜較遠,其間隙較寬,不易誤傷胸膜。切開引流前應先穿刺進一步明確膿腫部位(圖5.9.8.2.4.2-1)。經胸鎖乳突肌前緣切口,切開頸前肌羣,找到及切開膿腫,如爲異物穿孔,應將異物取出。若膿腫僅侷限於頸部,可放置雙根菸卷式引流;若已形成上後縱隔膿腫,則於膿腫上方放置菸捲式引流,下方放置雙腔軟膠管灌洗引流(圖5.9.8.2.4.2-2)。
8.2 2.背部縱隔引流
根據X線檢查結果,於脊柱旁選擇合適肋間行縱隔膿腫穿刺定位,然後切開皮膚及肌層,去除1~2根肋骨後段,將胸膜推開暴露後縱隔及膿腫。放置較粗的軟膠管引流。
8.3 3.胸腔引流
於膿腔最低位放置粗管閉式引流。手術步驟同胸腔閉式引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