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峯說疫》

清 劉松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司天在泉解

司天在泉間氣者,乃客氣之六部也。凡主歲者爲司天,位當三之氣司天之下,相對者爲在泉,位當終之氣司天之左,爲天之左間,右爲天之右間。每歲客氣始於司天前二位,乃地之左間,是爲初氣,以至二氣、三氣,而終於在泉六氣,每氣各主一步。然司天主行天之氣令,其位在上,自大寒節起,主上半年;在泉主地之氣化,其位在下,自大暑節起,主下半年。歲運居上下之中,主氣交之化。故天氣欲降,則運必先之而降;地氣欲升,則運必先之而升。又論曰∶初之氣、二氣、三氣盡,天氣主之;四氣五氣、終氣盡,地氣主之。此即上下卦之義。然則三氣四氣是一歲之氣交也。天地氣交之時,自四月終,至八月終,共四個月。一百廿日之間,而歲之旱潦豐儉,物之生長收成,皆系乎此。故曰∶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也。岐伯曰∶上而司天,下而在泉,中而氣交,人之居也。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本者,天之六氣,風火暑溼燥寒也。位者,地之六步,木火土金水火也。言天者求之本,即六氣之勝衰,而上可知也。言地者求之位,即六部之終始,而下可知也。人在天地之中,故求於氣交,則安危亦可知矣。又論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一升一降,氣交於中,人居之則生萬物,皆氣交之使然。蓋天無地之升則不能降,地無天之降則不能升。天地互相升降,循環之道也。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中而當先也。如司天生克中運爲順,中運生克司天爲逆,在泉亦然。順分生克之殊,逆有大小之別,此古人舉運氣之端倪耳。若其二氣相合,象變迥異,變化無窮。如四時有非常之化,常外更有非常。四時有高下之殊,殊中又分高下。百步內晴雨不同,千裏外寒暄非一。故察氣候者必因諸天,察方宜者必因諸地。圓機之士,當因常以察變,因此以察彼。庶得古人未發之妙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