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辯證廣注》

清 汪琥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風池風府穴圖

(圖缺)風池二穴。圖經雲在顳後。髮際陷中。(活人書雲在項後。當是項側後。蓋顳穴。本挾玉枕骨下。陷中。此二穴。又在顳之後。後之爲言下也。)足少陽陽維之會。宜刺三分。肌肉濃者。可五分。留七呼。禁灸。琥按圖經原雲。針入七分。今止刺三分者。從甲乙經之說也。留七呼。言留針穴中。至七呼氣之久。以泄其風熱之邪。風府一穴。圖經雲。一名舌本。在項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活人書雲。在項後。入髮際一寸。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督脈陽維之會。宜刺。止三分。肌肉薄者。針入二分。候病患呼氣。即出針。禁不可灸。使人失喑。或問風池風府本屬足少陽經。及督脈所行之部分。與太陽經無與。而仲景刺之。何也。餘答雲。風池穴。在偃伏頭部第三行。風府穴。在中行。其第二行穴。即太陽經所行之地。則是風池風府。實挾太陽經而行者也。況二穴。皆爲陽維之會。陽維者。諸陽之總也。諸陽之氣得泄。何患太陽風熱不去哉。以上太陽可刺病一條。(自原論中第二卷太陽治法上集入於此)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傷寒腹滿譫語者。以其人病初起。本太陽傷寒。其後見證。又得腹滿譫語。夫腹滿爲邪傳脾。譫語爲邪傳胃。若寸口脈見浮緊。此非太陽之邪傳裏矣。診法。脈浮而緊者。爲弦。兩關之前脈弦。乃知此腹滿譫語證。爲肝經風熱之邪。自旺而乘脾也。脾病肝脈。爲木行乘土。木乘所勝。名曰縱。縱者。直也。言木本克土。其乘。則甚直也。期門者。肝之募。成注云。刺之以瀉肝經之盛氣。)或問太陽傷寒。脈本浮緊。此條證寸口脈浮而緊。仲景獨雲肝乘脾。成注又云肝經氣盛。醫者何以別之。餘答雲。太陽傷寒。脈尺寸俱浮緊。以人兩尺主膀胱。爲太陽寒水之經。浮緊者。風寒之氣特盛也。茲則但言寸而不言尺。知非膀胱經氣盛矣。且也。仲景脈法。言尺寸。則關在其中。左關主肝。右關主脾。寸口脈浮而緊。則兩關以前之脈皆弦。謂非肝乘脾之診邪。斯時欲用瀉脾之藥。則土受木賊。已不勝其攻克。理宜瀉肝以去其風熱。斯議藥不如議針之神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