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準備
1.術前諮詢,解除思想顧慮。講明負壓吸宮術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受術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2.詳細詢問病史及避孕史,特別注意高危情況。如:年齡≤20歲或≥50歲,反覆人流史,剖宮產後半年,哺乳期,生殖器畸形或併發盆腔腫瘤,子宮極度傾屈,有子宮穿孔史及子宮肌瘤剔除術史,帶器妊娠及有內外科併發症等。
3.檢查心、肺功能,測量血壓、體溫,必要時做相應的輔助檢查。
4.做體格檢查、婦科檢查及尿妊娠試驗。必要時做B超檢查,確定宮腔內妊娠。取陰道分泌物檢查滴蟲、念珠菌、清潔度,如有陽性發現,應治癒後再行手術。
6.術前排空膀胱。
6 方法
1.術者穿手術用衣褲,戴帽子、口罩。常規刷手並戴無菌袖套及手套,整理手術器械。
2.受術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沖洗外陰及陰道,消毒方法和順序同“宮內節育器放置術”。
3.常規鋪巾。
5.窺陰器擴開陰道,拭淨陰道積液,暴露子宮頸,2.5%碘酊及75%乙醇或碘伏等消毒液消毒宮頸及頸管後,用宮頸鉗鉗夾宮頸前脣或後脣。
7.用宮頸擴張器以執筆式逐號輕輕擴張宮口(擴大程度比所用吸管大半號至1號)。如宮頸內口較緊,應避免強行擴張,可加用潤滑劑。
8.吸管及負壓的選擇。根據孕周及宮頸口大小,選擇適當號的吸管,負壓一般爲53~66kPa(400~500mmHg)。
9.吸引
(1)將吸管與術前準備好的負壓裝置連接,試負壓。
(2)依子宮方向將吸管徐徐送入宮腔,達宮底部後退出少許,尋找胚胎着牀處。
(3)開放負壓53~66kPa(400~500mmHg),將吸管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順序轉動,並上下移動,吸到胚囊所在部位時吸管常有振動並感到有組織物流向吸管,同時有子宮收縮感和有宮壁粗糙感時,可摺疊並捏住皮管,取出吸管(注意不要帶負壓進出宮頸口)。再將負壓降低到27~40kPa(200~300mmHg),繼續用吸管按上述方法在宮腔內吸引1或2圈後,取出吸管。如組織物卡在子宮口,可用卵圓鉗將組織物取出。
10.必要時可用小刮匙輕輕地刮宮底及雙角,檢查是否已吸乾淨。測量術後宮腔深度。
7 注意事項
1.供人工流產專用的電動吸引器,必須設有安全閥和負壓儲備裝置,不得直接使用一般的電動吸引器,以防發生意外。
2.如吸引負壓較大,吸管將宮壁吸住,應解除負壓(打開吸管的通氣孔或將吸管與所連接的負壓管分離)。也可應用裝有減壓裝置的吸引器。
4.帶器妊娠者,應在術前應用B超或X線檢查節育器情況。人工流產時,如節育器取出困難,應進一步做定位診斷。
5.子宮傾屈明顯、子宮畸形、宮角妊娠等,可在B超監測下手術。
6.人工流產時,若未吸出絨毛胚囊,應將吸出物送病理檢查。動態觀察血、尿妊娠試驗及B超檢查。警惕異位妊娠、殘角子宮妊娠及滋養細胞疾病漏診。
7.對高危妊娠孕婦,應在病歷上注有高危標記。術前向家屬及受術者說明手術難度及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將該手術作爲重點手術對待,由有經驗的醫師承擔。疑難高危手術應在區(縣)以上醫院或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進行。
8.術後處置
(1)填寫負壓吸宮手術記錄(表1)。
(2)受術者在觀察室休息0.5~1h,注意陰道出血及一般情況,無異常方可離去。
(4)告知受術者術後注意事項。
①術後休息2周。
③1個月內禁止性交。
④指導避孕方法。
⑤如有陰道多量出血、發熱、腹痛等異常情況,隨時就診。一般術後1個月應隨診1次,並填寫人工流產隨訪記錄(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