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葉懸鉤子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ōng yè xuán gōu zǐ

2 出處

始載於《臺灣藥用植物志》。

3 拼音名

Sǒnɡ Yè Xuán Gōu Zi

4 英文名

Raspberry

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薔薇科植物楤葉懸鉤子的葉或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parviaraliifolius Hayata

採收和儲藏:葉,全年均可採;花5-6月採,鮮用或曬乾

6 形態

楤葉懸鉤子 灌木,高約3m。莖上小刺散生,莖、葉有腺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3-5枚,圓心形,先端稅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長約11cm;托葉條形。總狀花序,頂生;花紫紅色;萼片外面有毛,萼片長橢圓狀三角形;花瓣5,花瓣有細齒狀邊緣。

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臺灣。

8 性味

苦;涼

10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燥溼止癢。主瘡癤腫毒,溼疹瘙癢

11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葉研末撒敷。

12 各家論述

《臺灣藥用植物志》:葉與攀枝花、葉搗爛,外敷腫毒。

13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