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叶
如叶轴分支一次,各分支也做羽状排列的,小叶生在叶轴的分支上,称二回羽状复叶(bipinnateleaf),如合欢、云实的叶。前者如淫羊藿;单身复叶(unifoliatecompoundleaf)形似单叶,可能是叁出复叶的一退化类型,其两侧的小叶退化不存在,顶生小叶的基部和叶轴交界处有一关节,叶轴嚮两侧延展,常成翅,如柑桔、金桔等的叶。
-
单叶
由一张连续面的叶片构成叶子称为单叶,是复叶的对应词。与叶尖、叶缘、叶茎等各部分的形态无关。在同一茎上或同一植物体上,生有单叶和复叶的情况也是常见。例如,菜豆(phaseolusvulgaris)在出叶时,子叶和第一叶是单叶,从第二片叶开始就变成具有三枚小叶的复叶,托叶没有单叶或复叶的区别。
-
三出复叶
植物叶轴上着生有3片小叶的复叶称三出复叶。
-
复叶葡萄叶
拼音名:FùYèPúTɑoYè别名:止血灵;甜茶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piasezkii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cm,花序轴被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林中。清热解暑。主外伤出血;
-
黑葡萄液汁
《*辞典》:黑葡萄液汁:出处:《陕西草药》拼音名:HēiP TɑoY Zhī别名:野葡萄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原形态:木质藤本。5小叶的掌状复叶;10厘米,花序轴有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性味:微苦涩,平。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3酒杯,温服。
-
小叶柄
小叶柄petiolule为组成复叶的小叶基部的柄。在一个复叶中,例如菜豆的三出叶,中央的小叶有长的小叶柄,在左右的小叶则几乎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的不同,极个别的种类没有小叶柄而直接着生小叶(日本七叶树)。小叶柄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叶柄很相似。
-
乌榄树皮
拼音名:WūLǎnShù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pimelaLeenh.的树皮。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mm;不肯定适度退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止血。主内伤吐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
乌榄核
拼音名:WūLǎnHé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pimelaLeenh.的果核。CanariumpimelaKoenig]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鲜用或晒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性味:甘;
-
向顶生长
向顶生长anatony指复叶的小叶或羽片,其朝上的(求顶的)叶肉、叶脉和小羽片等,要比向下的(向基的)生长发育良好,此现象称为上先出(叶)。与此相反则称为下先出(叶)。鳞毛蕨属的Dryopterismigueliana与D.linnaeaeana等属于后者,羽状复叶也因此而呈五角形的 廓。
-
复叶披麻草根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F Y PīM CǎoGēn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复叶披麻草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治烦热口渴,胸闷呕吐,吐血衄血,湿热泻痢,目赤口疮,痈肿疔毒,湿热发黄。
-
竹叶马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马豆:拼音名:Zh Y MǎD u别名:铁马豆来源:豆科竹叶马豆LathyruspalustrisL.var.linearifoliusSer.,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4-4cm,宽1.5-4.5mm,先端具小突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于两面现在凸出,网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丛中。
-
阔叶十大功劳
阔叶十大功劳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FoliumMahoniaeBealei(英)LeatherleafMahoniaLeaf别名土黄柏、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羽状复叶互生,长30~7枚大刺齿。苞片小,密生;功能主治补肺气,退潮热,益肝肾。用于肺结核潮热、咳嗽、咯血、腰膝无力、头晕、耳鸣、肠炎腹泻、黄疸型肝炎、目赤肿痛。
-
乌当归
拼音名:WūDānɡGuī别名:岩当归、差风、光头差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金山当归的根。总苞片1-3,早落;小伞形花序有花30-40;果实椭圆形,长4-5mm,宽2-3mm,侧棱狭翅状,背棱线形,隆起,分生果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4。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草丛及石缝中。主血虚体弱;月经不调;
-
细叶十大功劳
细叶十大功劳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FoliumMahoniae(英)ChineseMahoniaLeaf别名木黄连、竹叶黄连。一回羽状复叶互生,长15~采制全年可采,晒干。化学成分含小檗碱、掌叶防已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碱(magnoflorine)。性味及功能主治同阔叶十大功劳叶。附注根茎、果实亦入药。
-
拟大豆属
中文名拟大豆属拼音名nidadoushu拉丁名Ophrestia中国植物志41:259描述OphrestiaH.M.L.Forbes拟大豆属,蝶形花科,12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我国只有羽叶拟大豆O.pinnata(Merr.)Verdc.1种,产海南岛.花冠伸出萼外,旗瓣近提琴形、卵状长圆形或近圆形,基部渐狭为阔而短的瓣柄,翼瓣与龙骨瓣具耳及长柄;
-
苦楝花
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子房上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寒功能主治:清热祛湿;
-
酢浆草科
中文名酢浆草科拼音名cujiangcaoke拉丁名Oxalidaceae描述Oxalidaceae酢浆草科,双子叶植物,约8属,950种,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3属,13种,南北均产之,其中阳桃AverrhoacarambolaL.为南部著名佳果之一。叶为指状复叶或羽状复叶,有时因小叶抑发而为单叶,有托叶或缺;花瓣5,分离或多少合生,旋转排列;
-
藤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大叶蛇葡萄的枝叶。小叶草质,顶生小叶椭圆形、菱状卵形、卵形或狭卵形,长4-9cm,宽2-6.8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截形,上面无毛,下面绿白色,仅在脉液有少数毛,侧生小叶较狭,稍偏斜,通常长圆状卵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950m的山坡灌丛或山谷疏林中。
-
角蕨属
中文名角蕨属拼音名jiaojueshu拉丁名Cornopteris中国植物志03(2):349属下物种变光黑叶角蕨、大叶角蕨、滇南角蕨、峨眉角蕨、复叶角蕨、复叶角蕨(原弯型)、黑叶角蕨、黑叶角蕨(原变型)、尖羽角蕨、角蕨、角蕨(原变型)、阔基角蕨、阔片角蕨、毛复叶角蕨、毛叶角蕨、密羽角蕨、溪生角蕨
-
无患子目
无患子目(Sapindales)包括芸香科、无患子科、槭树科、楝科(Meliaceae)、苦木科(Simaroubaceae)、漆树科、橄榄科(Burseraceae)等13科。该目被认为是从蔷薇目演化而来,多数植物具复叶或分裂叶,雄蕊数目减少,下位花盘,心皮合生,每室仅1~2胚珠,成为独立的一个类群。
-
金光菊属
中文名金光菊属拼音名jinguangjushu拉丁名Rudbeckia中国植物志75:346描述RudbeckiaL.金光菊属,菊科,约30种,产北美,我国引入栽培的有金光菊R.laciniataL.和R.bicolorNutt.2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单叶或复叶;头状花序具异性花,生于枝顶;总苞半球形;盘花两性,管状,5裂,淡绿色或淡黄色至紫黑色;
-
南酸枣属
中文名南酸枣属拼音名nansuanzaoshu拉丁名Choerospondias中国植物志45(1):86描述ChoerospondiasBurttetHill南酸枣属,漆树科,只有南酸枣C.axillaris(Roxb.)BurttetHill1种,产印度至我国南部,果可食。核果卵状,核骨质,顶有5个小孔。属下物种毛脉南酸枣、南酸枣、南酸枣(原变种)
-
南洋参属
中文名南洋参属拼音名nanyangcanshu拉丁名Polyscias描述PolysciasJ.R.etG.Forst.南洋参属,五加科,约75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至太平洋群岛,我国引入栽培的有P.fruticosaHarms等数种,南部常见栽培供观赏用。花极小,4数或5数,为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有时为穗状花序,此等花序复排成圆锥花序或他种花序;萼有齿或截平形;
-
缬草属
中文名缬草属拼音名xiecaoshu拉丁名Valeriana中国植物志73(1):27描述ValerianaL.缬草属,败酱科,约200种,大部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约有24种,产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有些入药,草本、亚灌木或灌木,直立或攀援状;根有强烈的气味;花冠管纤弱,顶端5裂;雄蕊3,少有1或2枚;子房下位,3室,但仅1室发育而有胚珠1颗;
-
不凋木
拼音名:BùDiāoMù别名:格棒子、格棒棒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积木的地上部分。苞片线状披针形,被柔毛,时落;萼裂片5,卵状三角形,与萼筒近等长;梨果卵形,直径5-6mm,蓝黑色,宿萼反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参拔750-2700m的山坡、路旁、干燥河谷两岸、松林及灌丛中。性味:味苦;
-
早谷藨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ZǎoGǔPāo别名:天青地白扭、酸母子。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白叶莓的根。3出复叶,小叶卵形、广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6~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及溪旁丛林内。功能主治:治小儿风寒咳逆、气喘:早谷藨鲜根一两,加芫荽菜、紫苏、前胡各三钱,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
托叶
指从叶柄或靠近叶柄基部的茎上生长出来的,除叶身外所有叶性器官都称托叶。因此其外部形态,组织构造,着生位置,以及数目的多少,均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此外,禾本科的叶鞘也有认为是托叶的。从植物的系统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观点来看,把不相同的几种器官,归纳在托叶中的也是有的。
-
土黄七
土黄七此药为豆科(蝶形花科)植物茳芒香豌豆(Lathyrusdavidii)的全草及种子。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卵形,具托叶,托叶半箭头状,十分明显。总状花序从叶腋间生出,花为典型蝶形花,黄色。分布于松柏、新华、宋洛、老君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l800米的山坡草地上。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镇痛的功效。用于痈肿疮毒、病经等。
-
角蒿属
中文名角蒿属拼音名jiaohaoshu拉丁名Incarvillea中国植物志69:34描述IncarvilleaJuss.角蒿属,紫葳科,约14种,分布于中亚和东亚,我国有角蒿I.sinensisLam.等12种,产西南部、西北部至北部,大部供观赏用。叶互生,单叶或二至三回羽状复叶,裂片狭;雄蕊4,2长2短,内藏;胚珠在每一胎座上1-2列;果为蒴果;种子有翅。
-
蓝花楹属
中文名蓝花楹属拼音名lanhuayingshu拉丁名Jacaranda中国植物志69:54描述JacarandaJuss.蓝花楹属,紫葳科,约5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2种,其中蓝花楹J.acutifoliaHumb.etBonpl.广州极常见,为一很美丽的庭园观赏树。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很少一回;萼小,截平形或5齿裂;发育雄蕊4,2长2短;果为蒴果;
-
豆瓣菜属
中文名豆瓣菜属拼音名doubancaishu拉丁名Nasturtium中国植物志33:311描述NasturtiumR.Br.豆瓣菜属,十字花科,3种,分布于欧洲、非洲、北美及亚洲,我国有2种,其中豆瓣菜N.officinaleR.Br,分布从黑龙江至云南,野生或在珠江一带栽培作蔬菜。羽状复叶或单叶,篦齿状深裂或全缘;长角果近圆柱形或扁压,开裂;种子1-2行;
-
绞股蓝属
中文名绞股蓝属拼音名jiaogulanshu拉丁名Gynostemma中国植物志73(1):265描述GynostemmaBL绞股蓝属,葫芦科,约6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波利尼西亚,我国有4种,产中部、西南部至东部。攀援草本; ^^状,5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花药2室,室劲直;子房球形,3-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3-2;
-
唇柱苣苔属
唇柱苣苔属,苦苣苔科,80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我国有两广唇柱苣苔C.sinensisLindl.等30种,产西南部至东部。草本,有或无地上茎;花美丽,排成聚伞花序或单花;发育雄蕊2枚,花药通常靠合,药室顶端汇合;退化雄蕊2-3或缺;胎座2裂,裂片伸入子房中央隔成不完全4室;蒴果长线形,室背2瓣裂。
-
莲叶桐科
中文名莲叶桐科拼音名lianyetongke拉丁名Hernandiaceae描述Hernandiaceae莲叶桐科,双子叶植物,3属,约54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13种,产西南部至南部和台湾。叶互生,单叶或指状复叶,无托叶;退化雄蕊腺体状;子房下位,1室,有1颗下垂、倒生的胚珠,花柱一侧有沟,柱头微缺;
-
掌叶石蚕属
中文名掌叶石蚕属拼音名zhangyeshicanshu拉丁名Rubiteucris中国植物志65(2):20描述RubiteucrisKudo掌叶石蚕属,唇形科,只有掌叶石蚕R.palmataKudo1种,产锡金及我国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及台湾。直立草本;花冠筒超出萼筒,前方基部膨胀,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2裂,下唇前伸,3裂;
-
紫穗槐属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多数,小,全缘;花小,组成顶生、密集的穗状花序;萼钟形,5齿裂;花冠退化,仅存旗瓣叠抱着雄蕊,翼瓣和龙骨瓣缺;雄蕊10,单体,花药同型;子房有胚珠2颗;荚果短,长圆形、镰刀状或新月形,不开裂,果瓣密布腺状小疣点,有种子2—1颗。属下物种紫穗槐
-
两型豆属
中文名两型豆属拼音名liangxingdoushu拉丁名Amphicarpaea中国植物志41:256描述AmphicarqaeaElliot两型豆属,蝶形花科,约10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北美和东亚,我国有两型豆A.bracteat(L.花常二型,有开花受精与闭花受精两种,后者无花瓣,其荚果于地下成熟,数至多朵组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或在植株下部的单生于叶腋;
-
土圞儿属
中文名土圞儿属拼音名tuershu拉丁名Apios描述ApiosMedik.土圞儿属,蝶形花科,10种,分布于北美和东亚,我国有6种,产东部至西南部,其中最常见的为土圞儿A.fortuneiMaxim.,根成块如弹丸,秋冬掘取之可煮食或制成小粉。缠绕草本,有块根;花冠暗紫色或猩红色,旗瓣阔,外反,龙骨瓣初时成一管,内弯,最后旋卷;
-
落花生属
中文名落花生属拼音名luohuashengshu拉丁名Arachis中国植物志41:361描述ArachisL.落花生属,蝶形花科,约19种,大部产巴西,其中落花生A.hypogaeaL.广植于各地,我国亦多栽培,种子供食用或榨油,茎叶为很好的绿肥。花冠蝶形,黄色,花瓣和雄蕊生于萼管顶部;荚果长圆状圆柱形,稍呈念珠状,有网脉,不开裂,于地下成熟。
-
棋子豆属
中文名棋子豆属拼音名qizidoushu拉丁名Cylindrokelupha中国植物志39:38描述CylindrokeluphaKosterm.棋子豆属,含羞草科,13种,产马来半岛及印度支那半岛,南达加里曼丹,我国有10种,产云南、广西。叶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2对;花冠管状,顶具5裂片;荚果圆柱形,果瓣革质或近木质,成熟后沿背腹两缝线开裂;
-
凤凰木属
中文名凤凰木属拼音名fenghuangmushu拉丁名Delonix中国植物志39:95描述DelonixRaf.凤凰木属,云实科,2-3种,分布于非洲和热带亚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凤凰木D.regiaRaf.1种,西南部至东南部常见,开花时灿烂夺目,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花大红色,极美丽,组成顶生或腋生、伞房状的总状花序;子房无柄,胚珠多数;
-
鱼藤属
中文名鱼藤属拼音名yutengshu拉丁名Derris中国植物志40:191描述DerrisLour.鱼藤属,蝶形花科,70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约20种,产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有些种类的根部含鱼藤酮,可为杀虫剂。藤本,稀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无小托叶;子房有胚珠多颗;
-
合欢草属
中文名合欢草属拼音名hehuancaoshu拉丁名Desmanthus中国植物志39:20描述DesmanthusWilld.合欢草属,含羞草科,约30种,分布于美洲和马达加斯加,我国广东南部引种合欢草D.virgatusWilld.1种。叶为二回羽状复叶,有宿存的托叶和极多数、膜质的小叶;花小,聚合成一圆头状花序;雄蕊10或5,花丝分离;子房线状,有胚珠多颗;
-
格木属
中文名格木属拼音名gemushu拉丁名Erythrophleum中国植物志39:117描述ErythrophleumAfzel.exG.Don格木属,云实科,17种,分布于非洲、亚洲东部和大洋洲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格木E.fordiiOilv.1种,产两广,木材暗褐色,质硬而亮,纹理密致,为国产著名硬木之一。萼钟状,基部合生成管,上部5齿裂;雄蕊10,分离;
-
山豆根属
中文名山豆根属拼音名shandougenshu拉丁名Euchresta中国植物志42(2):383描述EuchrestaBenn.山豆根属,蝶形花科,4-5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区至日本,我国有4种,产西南、中部、南部和台湾。属下物种长序山豆根、短萼山豆根、伏毛山豆根、管萼山豆根、管萼山豆根(原变种)、建始山豆根、山豆根、台湾山豆根
-
干花豆属
中文名干花豆属拼音名ganhuadoushu拉丁名Fordia中国植物志40:132描述FordiaHemsl.干花豆属,蝶形花科,12种,分布于马来西亚至我国,其中干花豆F.caulifloraHemsl.和小叶干花豆F.microphyllaDunn2种,产我国南部。萼截平或不明显的5齿裂;雄蕊10,二体(9+1),花药同型;子房无柄,有胚珠2颗;种子盘状,有黄色的种阜。
-
乳豆属
中文名乳豆属拼音名rudoushu拉丁名Galactia中国植物志41:214描述GalactiaP.Br.乳豆属,蝶形花科,约7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G.elliptifoliolaMerr.,G.formosanaMatsum.和G.tenuiflora(Klein)WightetArn.等4种,产西南部至台湾。花小,单生、孪生或簇生于总状花序轴的每节上,节疏离而稍肿胀;
-
山羊豆属
中文名山羊豆属拼音名shanyangdoushu拉丁名Galega中国植物志42(2):165描述GalegaL.山羊豆属,蝶形花科,8种,分布于南欧和西亚,我国引入栽培的有山羊豆G.officinalisL.1种,北部时见栽培。多年生、丛生草本;雄蕊10,单体,花药同型或互生的5枚略小;荚果线形,圆柱状,顶有宿存的花柱,2瓣裂,内无隔膜,果瓣有斜线纹。
-
银合欢属
中文名银合欢属拼音名yinhehuanshu拉丁名Leucaena中国植物志39:18描述LeucaenaBenth.银合欢属,含羞草科,40种,分布于美洲和大洋洲,其中银合欢L.leucocephala(Lam.花小,5数,无柄,排成稠密的球形头状花序;雄蕊10,长突出,分离;荚果扁平,草质,带状,薄,开裂,有褐色的种子多颗。属下物种新银合欢、银合欢
-
羽扇豆属
中文名羽扇豆属拼音名yushandoushu拉丁名Lupinus中国植物志42(2):412描述LupinusL.羽扇豆属,蝶形花科,约200种,主产北美,但欧洲和非洲亦产之,我国引入栽培的有羽扇豆L.micranthusGuss.等数种,南北均有栽培,供观赏用或饲料用。托叶与叶柄的基部合生;龙骨瓣有喙,内弯;雄蕊单体,花药异型;荚果扁平,种子间有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