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蘭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àng lán yè

2 《*辭典》:蚌蘭葉

2.1 出處

《廣東中藥》Ⅱ

2.2 拼音名

Bànɡ Lán Yè

2.3 別名

蚌蘭葉(廣東中藥》Ⅱ)

2.4 來源

鴨蹠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葉。春、秋均可採收,曬乾或鮮用。

2.5 形態

萬年青,又名:紫蒕、紫蘭、紅面將軍血見愁

多年生草本。莖粗壯,多少肉質,高不及50釐米,不分枝。葉互生而緊貼,披針形,長15~30釐米,寬2.5~6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上面綠色,下面紫色。花白色,腋生,具短柄,多數,聚生,包藏於苞片內;苞片2,蚌殼狀,大而壓扁,長3~4釐米,淡紫色;萼片3,長圓狀披針形,分離,花瓣狀;花瓣3,分離雄蕊6,花絲有毛;子房無柄,3室。蒴果,開裂。花期夏季。

2.6 生境分佈

多栽培供觀賞。分佈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2.7 性味

甘,涼。

①《陸川本草》:"苦,寒。"

②《南寧市藥物志》:"平,微辛澀。"

⑦《廣東中藥》Ⅱ:"甘淡,涼。"

2.8 功能主治

清熱,止血,去瘀。治肺熱燥咳,吐血便血尿血痢疾跌打損傷

①《陸川本草》:"去瘀止痛。治痢疾,跌打駁骨。"

②《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止血。治便血咳血尿血。"

③《廣東中藥》Ⅱ:"止咳止血。治勞傷吐血咳血便血,痰火核,肺燥熱咳。"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2.10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蚌蘭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