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血
尿中有血,分为尿血及血淋两种情况。其主要的病机是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脾肾不固之中又有脾虚及肾虚之别。症状:患者久病尿血,色淡红,甚或兼见齿衄、肌衄,头晕耳鸣,面色萎黄,精神困惫,气短声低,腰脊酸痛,耳鸣,饮食减少,舌质淡,脉沉弱或细弱。健脾补肾,益气摄血。针灸治疗:可针灸并用,针用补法,重用灸法。
-
膀胱癌
《中医药学名词》(2004):膀胱癌是指发生于膀胱的癌病类疾病。膀胱癌·气阴两虚证:膀胱癌·气阴两虚证(bladdercancer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qiandyin)是指气阴两虚,以尿血,疲乏无力,纳少气短,口干喜饮,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腻,脉象沉细为常见症的膀胱癌证候。
-
蚕豆荚壳
功能主治:治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天泡疮,烫伤。(《纲目拾遗》)②治天疱疮、水火烫伤:蚕豆荚壳炒炭研细,用麻油调敷。㈠煎剂:鲜豆荚半斤,水煎,每日2次分服。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有暂时止血作用。㈢注射液:用豆荚散剂制成20%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
-
葎草饮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方名:葎草饮别名:葎草汁组成:葎草(取叶,洗切,捣自然汁)1升。产妇大喜,汗出,污衣赤色,及膏淋尿血,亦治淋沥尿血。制备方法:上用醋1合和匀。附注:葎草汁(《三因》卷九)。
-
固荣丹
处方:代赭石(火煅通红,醋淬21次,焙净,捣,罗过,再就乳钵内研极细)2两,五倍子(麸炒)1两,诃子(去核,锉,炒燥)1两,鹿角胶(锉,麸炒脆为度)1两,木贼(去节,锉,炒)1两,当归(锉,洗净,去芦)半两,川芎(用刷牙子洗,锉,炒)半两。功能主治:痔大作,下血不止,或吐血,鼻衄,尿血,横流不摄。
-
尿血穴
尿血穴经外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尿血方,……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名尿血。
-
向天蜈蚣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原野。韧皮纤维含氮0.27%、灰分4.03%、戊聚糖13.69%、纤维素52.48%、木质素13.10%。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肾、膀胱三经。叶:治尿血,毒蛇咬伤。《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凉血解毒。附方:①治男人下消,妇女赤白带:向天蜈蚣鲜根一两,银杏十四粒,冰糖一两。水煎,饭前服。
-
地柑
拼音名:DìGān英文名:StemandleafofGlobulebearingPothos别名:葫芦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地柑的全草。侧脉3对从中肋伸出,另1对基出,细脉多数,近平行、倾斜、网结,明显凸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附生于海拔200-1000m的密林中岩石上。寒归经:心经功能主治:清心泻火;用于癫狂、尿血、鼻衄。
-
小肠实热
小肠实热为病机。由心移热于小肠或脾胃积热,下移小肠,导致小肠里热炽盛,影响到小肠分清泌浊和和下焦气化功能。常存在于口疮、尿血、淋证等病中。参见心移热小肠证:心移热小肠证为证候名。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热可传于小肠而俱热。症见心烦,口舌生疮,口渴,小便黄短,或小便淋沥刺痛,甚或尿血。治宜导赤清心。
-
心合小肠
心合小肠为脏腑相合之一。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络属,构成心和小肠的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小肠实热,每见心烦、口舌糜烂。《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例如,心热下移小肠,可见小便赤涩或尿频、尿急、尿血等,治疗时可以用清泻心火的穴位。
-
心移热小肠证
心移热小肠证为证候名。指心火亢盛,下移小肠,以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红,小便黄赤、淋沥涩痛,甚则尿血,舌尖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热可传于小肠而俱热。症见心烦,口舌生疮,口渴,小便黄短,或小便淋沥刺痛,甚或尿血。治宜导赤清心。
-
心移热于小肠证
心移热小肠证为证候名。指心火亢盛,下移小肠,以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红,小便黄赤、淋沥涩痛,甚则尿血,舌尖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热可传于小肠而俱热。症见心烦,口舌生疮,口渴,小便黄短,或小便淋沥刺痛,甚或尿血。治宜导赤清心。
-
对节树根
《*辞典》:对节树根: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u Ji Sh Gēn别名:小红米果根(《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根。秋季采挖。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治月经不凋,吐血,尿血,痔疮出血。附方:①治月经不调:对节树根、映山红(红杜鹃)根、土茯苓各五钱。
-
亡血
亡血为病机,统指血液的失亡。可见于伤寒误治。《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病人脉微而 者,此为医所病也。参血证有关:血证泛指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如吐血、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妇科经带胎产出血等。见清·唐容川著《血证论》现中医临床也有将血液系统疾病作血证专科者。
-
蚌兰叶
《*辞典》:蚌兰叶:出处:《广东中药》Ⅱ拼音名:B nɡL nY 别名:红蚌兰叶(广东中药》Ⅱ)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叶互生而紧贴,披针形,长15~苞片2,蚌壳状,大而压扁,长3~蒴果,开裂。生境分布:多栽培供观赏。治肺热燥咳,吐血,便血,尿血,痢疾,跌打损伤。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止血。
-
琥珀饮
《普济方》卷一四三:琥珀饮:处方:琥珀1两,芒消1两,甘草1两,滑石3两。功能主治:太阳病,热结下焦,小便不利,或便血赤黄杂出疼痛。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三《直指》卷十六:方名:琥珀饮组成:琥珀。主治:尿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灯心1握,脑荷少许,煎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槐子散
《良朋汇集》卷四:槐子散:处方:槐子(炒黄)、管仲(炒黄)各等分。功能主治:血淋,并妇人血山崩漏不止。摘录:《良朋汇集》卷四《保命集》卷下:槐子散:处方:槐子、黄芩、木贼、苍术各等分。摘录:《保命集》卷下《中藏经》卷下:方名:槐子散组成:槐(用中黑子)1升,槐花2升。主治:久下血;
-
白草根
别名:倒生草来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flaccidumGriseb.,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主治急性肾炎尿血,鼻衄,肺热咳嗽,胃热烦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聚头蓟
别名:葵花大蓟来源:菊科聚头蓟Cirsiumsouliei(Franch.)Matt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性味:甘,苦。功能主治:凉血,消炎散肿。主治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宫出血,黄疸,疮痈。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祁连山圆柏
拼音名:Q Li nShānYu nBǎi别名:柴达木圆柏来源:柏科祁连山圆柏SabinaprzewalskiiKomar.,以叶入药。生境分布:青海。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止血,镇咳。主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干叶炒炭,2~百日咳:叶5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茄子根
别名:茄根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白茄SolanummelongenaL.的根。秋季挖根,除去须根及杂质,切片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咳,收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气管炎,水肿,久咳,久痢,白带,遗精,尿血,便血;外用治冻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薯莨:拼音名:ShǔL nɡ别名:山猪薯、山羊头、朱砂莲[湖南]、茹榔、金花果、红孩儿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DioscoreacirrhosaLour.,以块茎入药。性味:苦、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补血,收敛固涩。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外用治烧伤。
-
铁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树:拼音名:TiěSh 别名:朱竹、红铁树、红叶来源:龙舌兰科铁树属植物朱蕉Cordylinefruticosa(L.)Cheval.,以花、叶和根入药。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止痛。用于肺结核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痢疾,胃痛,跌打肿痛。
-
铁树花
出处:《药性考》拼音名:TiěSh Huā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朱蕉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树叶条。②《岭南采药录》:止血,下痰。附方:治肺结核咯血,先兆流产,月经过多,尿血,痔疮出血,肠炎菌痢,风湿骨痛,跌打肿痛:红叶铁树干花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席草
别名:茳芏蒲草、短叶茳芏、咸水草来源:莎草科席草CyperusmalaccensisLam.var.btevifoliusBocklr.,以根、根状茎及花入药。生境分布:四川及南方各地。性味:根、根状茎:淡,寒。功能主治:根、根状茎:清热凉血,止血。吐血,尿血,风火牙痛,白带。花:主治疮痈,肿毒,睾丸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鹧鸪血
《*辞典》:鹧鸪血:出处: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拼音名:Zh GūXu 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血。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治尿血,和冰糖冲开水服。摘录:《*辞典》
-
五倍汤
《魏氏家藏方》卷八:组成:白术(炒)、羌活、防风(去芦)、甘草(炙)、姜黄各等分。主治:脚气。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赤水玄珠》卷九:组成:五倍子。主治:尿血不止。
-
五效丸
《纲日拾遗》卷八引《慈航活人书》:组成:豆腐锅巴1两,川连1钱。主治:赤白带下,热淋尿血,肠风下血。赤带,蜜糖滚水吞下;白带,砂糖汤下;热淋尿血,白汤下;制备方法: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双金自然液
《永乐大典》卷一○三二引《十便良方》:组成: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1升。主治:小儿尿血。用法用量:上药相和顿服。不愈更作。
-
木星饮子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组成:朱砂1分,郁金半两。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2字,量大小,入龙脑少许,以新汲水、茶脚少许同调匀,然后刺猪尾血滴3点子入药汁令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各家论述:本草云:郁金辛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气,尿血,金疮。以意详,疮疹出于心也,由热而出也。
-
木通子芩汤
《鸡峰》卷十八:组成:白茅根3两,赤芍药1两,滑石2两,木通2两,子芩1两半,乱发灰1两半,葵子半两。主治: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头号虚痰丸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引《章氏经验方》:组成:斑蝥末30g,炮山甲250g(研末)。主治:痰核、瘿瘤、阴疽、无名肿毒。制备方法:用糯米粽,捣烂成糯米浆,用糯米浆加药末捣和为丸,如绿豆大。用药禁忌:有泌尿系统病者禁服,服丸后如发生小便刺痛、尿闭或尿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服,并服生鸡蛋清可解。
-
牛膝四物煎
《金鉴》卷五十五:别名:牛膝四物汤组成:牛膝、木通、郁金、甘草梢、瞿麦、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药。主治:尿血。用法用量:水煎服。
-
追龙丸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追龙丸组成:斑蝥(炒干,研极细末)60g。主治:痰核,瘿瘤,阴疽,无名肿毒。服丸后如发小便刺痛、尿闭或尿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服,并服生鸡蛋清可解。另将斑蝥末放石臼内,逐次加入糯米浆,捣至适可做丸为度,捻成荞麦子大小丸药(比芥菜子略大)晒干备用。用药禁忌:有泌尿系统病者禁服。
-
清肠汤
《寿世保元》卷四:方名:清肠汤组成:当归1钱,生地黄1钱(焙),栀子1钱(炒),黄连1钱,芍药1钱,黄柏1钱,瞿麦1钱,赤茯苓1钱,木通1钱,萹蓄1钱,知母1钱,甘草减半,麦门冬1钱(去心)。主治:心移热于小肠,小便出血。用法用量:加灯心、乌梅,水煎,空心服。加减:尿血,茎中痛,加滑石、枳壳,去芍药、茯苓。
-
蒲黄鹿茸散
《赤水玄珠》卷二十一:方名:蒲黄鹿茸散组成:蒲黄(炒)、鹿茸(炙)、当归、生地、葵子(炒)、续断(酒炒)各等分。主治:劳损尿血,发热内热,或寒热往来,口干作渴。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调下,日3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箬灰散
《普济方》卷三八八引《全婴方》:方名:箬灰散组成:多时茶蔀中箬(烧灰存性)1两,滑石末半两。主治:小儿尿血,阴茎中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灯心煎汤调下。制备方法:并为末。
-
利尿
利尿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杂志》。止泻为经外奇穴名。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下2.5寸处。主治腹痛、腹泻、肠炎、急性菌痢、胃下垂、尿潴留、尿血、淋病、肾炎、子宫脱垂。一般治疗尿潴留时用指针法,用拇指按压穴位,逐增压力,至一定程度,则尿畅无阻,直至尿排空,再停止按压,切勿中途停止用力。
-
人退
概述:人退为中药名,即人指甲的别名。人指甲又名手爪甲,人退,筋退,即健康人的指甲。出《本草衍义》。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1.治破伤风,尿血。2.研极细末点目去翳障;搐鼻治鼻衄;煅研极细末吹耳内治中耳炎;吹喉治乳蛾。化学成分:本品主含角蛋白。
-
小矛香艾
概述:小矛香艾为中药名,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火绒草之别名。别名:老头草、小矛香艾、薄雪草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的地上部分。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水。治急慢性肾炎,尿血。
-
小红米果
概述:小红米果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记载的红紫珠之别名。别名:小红米果、野兰靛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CallicarparubellaLindl.的叶。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1.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痔疮出血。2.治外伤出血。
-
牛刺犁
概述:牛刺犁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苦芙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条叶蓟CirsiumChinenseGardn.etChamp.的全草。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1.治吐血,衄血,尿血,尿路感染,黄疸,崩漏,带下。2.治疔疮疖肿,丹毒,捣敷;痔疮,烧灰敷;漆疮,煎水洗。
-
左转藤灰
概述:左转藤灰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海金沙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淡,寒。入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小便淋沥涩痛,尿血,肾炎水肿。药理作用:本品可使犬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蠕动频率增加。
-
白棘
概述:白棘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棘针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的棘刺。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性味:辛,寒。1.治痈肿有脓,腹痛,腰痛,喉痹,尿血。
-
地毛球
概述:地毛球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本草衍义补遗》记载的锁阳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songaricumRupr.的肉质茎。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肾经。主治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精滑泄,尿血,肠燥便秘。近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化学成分:本品含花色苷、三萜皂苷、鞣质。
-
阴虚动血证
阴虚动血证为证候名。指阴液亏虚,虚热迫血妄行,以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膀胱湿热证
膀胱湿热证为证候名。指湿热侵袭,蕴结膀胱,以小便频数、急迫、灼热、涩痛,或尿液浑浊,或尿血,或尿中有砂石,发热口渴,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气血两燔证
气血两燔证为证候名。指温热病中气分证与血分证的表现同时存在,以壮热口渴,烦躁不宁,或神昏谵语,癍疹显露,色紫暗,或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绛,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虫蜡
概述:虫蜡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求真》,即明·汪机《本草会编》记载的虫白蜡的别名。别名:虫蜡、树蜡、白蜡。主产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性味归经:甘,温。功能主治:功在止血,生肌,定痛。1.治金疮出血,疮疡溃久不敛。配外科用药溶化调膏涂敷。2.治尿血,配凉血滋肾药煎服;治肠红,配鲫鱼煮食。
-
血不循经
血不循经即血不归经。指血液不按经脉运行而溢于脉外。临床多见于因气虚、气逆、血瘀、火热等原因引起的崩漏、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瘀斑等症。治疗宜针对不同病因病机采用相应方法,如补气,清热,吐血,活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