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鰻

中藥學 補虛藥 祛風除溼 中藥材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ái mán

2 概述

白鰻中藥名,出自《中國動物圖譜·魚類》,即《名醫別錄》記載的鰻鱺魚的別名[1]

3 別名

鰻魚、白鰻[2]

4 來源及產地

鰻鱺科動物鰻鱺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的全體或肉[2]分佈長江、閩江、珠江流域及海南[2]

5 性味歸經

甘,平[2]。入肝、腎經[2]

6 功能主治

功在補虛羸,祛風除溼[2]。主治虛勞骨蒸風溼痹痛,腳氣風疹,小兒疳積崩漏腸風下血痔漏帶下瘡瘍[2]

7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燒炙研末[2]

8 化學成分

本品每100g含蛋白質14.5g,脂肪8g,灰分1.4g,鈣166mg,磷211mg,鐵1.8mg,維生素A 3000IU,維生素B110μg,維生素B2100μg,尼克酸3mg,維生素C 15mg[2]。還含肌肽和鵝肌肽[2]。魚身黏滑液含有多糖[2]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8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