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下
妇人受胎在腹,七日一变,展转相成,各有相生。今妇人堕胎在三五七月者多,在二四六月者少。脏阴而腑阳,三月属心,五月属脾,七月属肺,当在五脏之脉,阴常易亏。故多堕耳。此其可知者也。唯一月堕胎,人皆不知有胎。但谓不孕,不知其已受孕而堕也。一月属肝,怒则堕。多洗下体,则窍开亦堕。既堕一次,则肝脉受伤,他次亦必如期而堕。今之无子者,大半是一月暗堕,非尽不孕也。故凡初交之后,最宜将息,切勿交接以扰子宫。勿怒勿劳、勿举动、勿洗浴,而又常服养血顺气之药(方见下文妊娠至宝条中审证选用可也),胎可保矣。
堕胎乃血虚气弱,不能荣养而自堕。譬诸草木,枝枯则果落,藤萎而花坠,胎亦如之。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是以胎堕。故善保胎者,必当专补气血,以为主,而加减用之。次则、、、,皆夺造化之功,妊娠之至宝也。
胎元饮
(治妇人卫任失守,胎元不固,宜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服一剂)
人参(随宜) 杜仲(盐水炒断丝) 白芍(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白术(蜜炙,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无滞不用)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如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黄 (蜜炙)一钱 (但 术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
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钱。虚而兼热者,加黄芩一钱五分,或加生地黄二钱,去杜仲。阴虚,加枸杞二钱。多怒气逆者,加香附(制)七分,或加砂仁七分。若有所触而动血者,加川续断(炒)、阿胶(炒珠)各一二钱呕吐不止,加半夏(姜汁制、炒)一二钱,生姜三五片。
芎归(治妊娠气血两虚、半产)
川芎 当归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人参 白芍(炒) 杜仲(盐水炒断丝) 五味子(炒,杵)阿胶(蛤粉炒珠) 艾叶(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煎七分服。
泰山磐石散(治妇人气血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屡有堕胎之患)
人参 黄 (蜜炙) 当归 川续断(炒) 黄芩(各一钱) 川芎 白芍 熟地黄(各八分) 白术(蜜炙,二钱) 甘草(炙) 砂仁(各五分) 糯米(一撮)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服一剂,永保无堕)。
如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胃弱者倍砂仁,少加黄芩。
千金(治妊娠腰背疼痛、善于小产) 杜仲(同糯米炒断丝,四两)
川续断(二两,酒洗)
上为末,山药糊丸,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饮下。
保胎无忧丸
党参(饭上蒸三次) 山药(乳蒸三次) 杜仲(姜汁炒断丝) 白芍(酒炒,各三两) 川芎(炒黑,二两)续断(酒洗、晒干,五两) 子芩(酒炒) 砂仁(炒、另研细末) 甘草(蜜炙,各一两) 糯米(炒,五两)
为末,蜜丸,每服三钱,下,早晚各一服。
妊娠之初,经脉内闭,育养胎元。肠胃阻洳,散入焦膈。逆气上冲,食饮辄吐。此由子宫经脉络于胃口故。
逢食气引动精气上冲,故恶闻食气,喜啖酸咸,四肢倦怠,多卧少起,厌厌困懒,名曰恶阻(俗谓病儿)。轻者但以所思之物,任意与之必愈。甚者宜乌。若呕吐痰水,宜。若脾胃虚弱,宜。若痰涎壅滞,宜。若呕吐清水,恶寒发热,宜。或体肥恶阻痰必盛,宜∶体瘦恶阻火必多,宜。若饮食停滞,胸膈胀闷,宜。若胸背胀满,宜芩连。若腹中疼痛,宜。若暴怒气逆,胎气上逼而呕吐者,宜。
乌附汤
乌药 香附(制) 白术(蜜炙) 陈皮(各一钱) 人参 炙甘草(各八分) 姜(三片)
水钟半,煎七分服。
呕甚者加丁香、砂仁各七粒。
参橘汤
人参 陈皮 麦冬(去心) 白术(蜜炙,各一钱) 浓朴(姜制) 茯苓(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淡竹茹(一丸) 姜(三片)
水煎,温服。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白术(蜜炙) 半夏(汤泡、炒黄) 陈皮 砂仁(炒,各一钱) 茯苓(二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姜(三片) 枣(二枚) 乌梅(一个)
水煎服。
白术(蜜炙,二钱) 人参(一钱) 丁香(六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加味六君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陈皮 半夏(汤泡、炒黄) 枳壳(麸炒,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
水一钟半,煎七分服。
加味
麦冬(去心,二钱) 陈皮 半夏(汤泡、炒黄) 茯苓(各一钱五分) 枳实 黄芩 芦根 竹茹(各一钱)(姜制)
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温服。
和中饮
茯苓 陈皮 半夏(汤泡、炒黄) 浓朴(姜制,各一钱半) 山楂肉 白扁豆(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砂仁(七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如火郁于上加山栀仁(炒)一钱。
芩连
黄芩(一钱五分) 白术(蜜炙) 半夏(姜制、炒黄) 赤茯苓(各一钱) 黄连 当归 枳壳(麸炒)香附(制) 人参 苍术(米泔浸) 砂仁 甘草(各五分) 姜(七片)
水煎服。
和胃饮
陈皮 桔梗 浓朴(姜制) 小茴香 益智仁 藿香(各八分) 砂仁(五分) 苍术(米泔浸,四分)甘草(三分)
水煎服。
解肝煎
陈皮 半夏(姜制、炒黄) 浓朴(姜制) 茯苓(各一钱五分) 苏叶 白芍(各一钱) 砂仁(七分)姜(三片)
水煎服。
妊娠三月之后,两足浮肿,甚者自脚面肿至腿膝,饮食不甘。小水流利者属湿气为病,名曰子气,宜。若两足发肿,渐至腿膝,或足指缝间出水,乃水气肿满之故,宜。若脾胃虚弱,佐以,未应,宜用兼用。
赤苓汤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八分) 苍术(米泔浸、炒,一钱) 炙甘草(五分) 赤茯苓 桑白皮(各一钱) 姜(三片) 水煎服。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略炒) 香附(制) 陈皮 乌药 甘草(各一钱) 木瓜(三片) 苏叶(四分)姜(三片)
水煎,食前服。日服二次,以水尽,肿消为度。
若脾胃虚弱,佐以(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各八分。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甘草(炙,各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姜(三片) 枣(二枚)
煎水服。
当归 白术(蜜炙) 白芍 茯神 甘草 柴胡(各一钱) 姜(三片)
水煎服。
妊娠四五月,君相二火以养胎。平素火盛,以至胎气不和,逆上心胸,胀满疼痛,名曰子悬。宜或子悬汤。若肝脾气血虚而有火不安者,宜兼逍遥散(方见子气条中)。若脾虚而不安者,宜四君。
若胃热而不安者,宜。若脾郁而不安者,宜。若胎动困笃者,宜。
紫苏饮
大腹皮(二钱) 川芎 陈皮(去白) 白芍(酒炒) 苏叶(各一钱) 当归(二钱) 人参 甘草(各五分) 姜(四片) 葱白(三茎)
水煎服。(一方有香附,无人参)
如腹疼加木香、香附(制)各一钱。咳嗽加枳壳(麸炒),桑白皮各一钱。热加条芩、淡竹茹各一钱。呕加砂仁、半夏(姜制、炒黄)各一钱。泻加茯苓、白术(蜜炙)各一钱。
子悬汤
人参(一钱) 当归身 白芍(各二钱) 黄芩 丹参 苏叶 陈皮 砂仁 香附(各八分,制) 姜(三片)葱白(三茎)
水煎服。
四君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当归 川芎 砂仁 炙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葱白(三茎)
水煎服。
加味四君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枳壳(麸炒) 柴胡 黄芩 山栀仁(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葱白(三茎)
水煎服。
加味
人参 黄 白术(蜜炙) 茯苓 枣仁(各二钱) 远志(制) 当归(各一钱) 柴胡 山栀仁 枳壳(麸炒,各八分) 木香(不见火) 炙甘草(各五分) 圆眼肉(七枚)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葱白二十七茎煮汁饮之。生胎即安,死胎即下。不效,再服此方,神效之极。惟脉浮、滑胎者宜之。本草云∶通阳气安胎。
妊娠五六月,少阴君火以养精,六七月少阳相火以养气。平素火盛或值天时火热,内外之火相亢而心惊胆怯,烦躁不安者,名曰子烦。责之心虚有火,宜或,甚则知母饮或。若左寸微弱,宜知柏调服。
白茯苓(二钱) 麦门冬(去心) 黄芩(各一钱五分) 淡竹叶(七片) 灯心(十茎)
水煎,日服二次。(一方有当归、防风、栀子仁)
若血虚烦热加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各一钱。若气虚烦躁加人参、白术(蜜炙)、炙甘草各一钱。
赤茯苓一两,以水一钟煎至七分,去渣入竹沥一杯和匀服。又竹沥一味,细细饮之亦妙。
知母饮
知母 麦冬(去心) 黄 (生用)、甘草(各一钱) 子芩 赤茯苓(各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至七分,去渣,入竹沥一杯,温服。
犀角(五分,镑) 地骨皮 麦冬(去心,各二钱) 茯神一钱五分) 条芩(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温服。
柏子养子汤
生黄 麦冬 枣仁 人参 柏子仁(各一钱) 茯神 川芎 远志(制,各八分) 当归(二钱)五味子(十粒) 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安
黄连(酒炒) 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钱) 炙甘草(五分)
妊娠四五月,咳嗽、五心烦热,胎动不安,名曰子嗽,宜服。若因外感风寒,喘急不食,宜。
若火盛乘金,胎气壅塞,宜。痰多喘满,宜。
宜胎饮
干地黄(三钱,酒洗) 当归身(酒洗) 麦冬(去心,各一钱半) 白芍(酒炒,二钱) 阿胶(蛤粉炒珠) 杜仲(盐水炒断丝) 川续断(盐水炒) 条芩 枳壳(麸炒,各一钱) 砂仁(炒去壳,三分,研)
河水煎服。
淡天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钱) 桑白皮 桔梗 苏叶(各五分) 麻黄(三分,去节) 川贝母(去心、杵) 人参 炙甘草(各二分) 姜(三片)
兜铃散
马兜铃 桔梗 人参 川贝母(去心、杵) 甘草(炙,各五分) 桑白皮 陈皮 大腹皮(豆汁浸、洗) 苏叶(各一钱) 五味子(四分)
水煎服。(一方有枳壳、无人参、川贝母)
百合 紫菀茸 川贝母(去心、杵) 白芍 前胡 赤茯苓 桔梗(炒,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姜(五片)
水煎服。
妊娠患疟,寒热往来,名曰子疟。或热多寒少及但热不寒,口苦舌干,大便秘涩,脉弦而数,宜醒脾饮。
或寒多热少及但寒不热,恶心头痛,面色青白,脉弦而迟,宜。或无气虚弱,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前子气条中)。或饮食停滞,宜。或邪盛食少,宜。
醒脾饮
青皮 浓朴(姜汁炒) 白术(蜜炙) 草果 柴胡 黄芩 茯苓 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人参
浓朴(姜制) 橘红(各八分) 苍术(一钱,制) 藿香叶 草果 茯苓 人参(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姜(七片) 乌梅(一个)
水煎服。
加减六君汤
人参 白术(蜜炙,八分) 陈皮 苍术(制) 藿香叶(各一钱) 茯苓 桔梗 炙甘草(各五分)姜(三片)
水煎服。
驱邪汤
高良姜 白术(蜜炙) 草果 橘红 藿香叶 砂仁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钱) 姜(五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儿啼腹中,有声如钟,名曰子啼。盖母腹中有疙瘩,儿含口中,因母举手向高处取物,疙瘩脱出儿口,是以啼哭,如闻钟声。古方用黄连浓煎汁,令母呷服自止。又法∶撒钱于地,令妊妇曲腰,就地拾取钱文,则疙瘩仍入儿口,啼哭自止,此法更为至妙。
妊娠三五月间,忽然失音不语,名曰子喑。此胞之络脉绝也。盖胞络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此非药可愈,待十月满足,子母分娩,则自能言,勿药可也。
妊娠八九月,小便不通,此气虚不能举胎,胎压脬胞,展在一边,胞系乖戾,水不能出,名曰转胞。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胞系得疏,则水道自行,宜。若饱食后气伤胎系,系弱不能自举,而下压膀胱,尿闭腹肿者,宜参术。又法∶将孕妇倒竖起,则胎自坠转,其尿自出,亦妙。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川芎 陈皮 半夏(姜制、炒黄) 炙甘草(各二钱)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空心服。服后随以指探吐,候气定又服又吐(以升提其气、上窍通而下窍自利也)。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白芍 陈皮 半夏(姜汁制、炒黄)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妊娠因酒色过度,内伤胞门,热积膀胱,小便淋涩,心烦闷乱,名曰子淋。若淋痛涩少,宜。若房劳内伤而不利,宜。若气虚短少,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前子气条中)血虚涩少,宜。热结膀胱而不利,宜。若肝肾虚热成淋,宜。若肺经郁热,宜黄芩。若膏粱浓味,宜。
若肝脾湿热,宜。
熟地黄 菟丝子(各八两) 当归身(三两五钱) 肉苁蓉(五两,酥炙) 山萸肉(二两五钱)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钱) 破故纸(酒炒,五两)
上为末,酒糊丸,空心淡下五七十丸。
为末,水丸梧子大,空心白汤下百丸。
白术(蜜炙) 茯苓 猪苓(各一钱) 泽泻(一钱二分) 肉桂(五分)
水煎服。
知柏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芩 知母 黄柏(各一钱)
水煎,温服。
山栀仁(炒,二钱) 黄芩(一钱)
水煎服。如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生地黄(一钱五分) 升麻 当归 丹皮(各一钱) 黄连(一钱五分)(夏月加倍)
水煎服。
当归 白芍 白术(蜜炙) 茯神 柴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丹皮 山栀仁(炒,各七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妊娠下痢,名曰子痢。若初起腹痛,里急后重,元气尚实者攻之,宜。痢久元虚,日夜无度者补之,宜。热下迫痛里急者解之,宜。若痢下脓血,宜。或痢下黄水,此脾气下陷,治宜升补中气。或色兼青黄,此木来克土,治宜平肝补脾。或黄而兼黑,此水来侮土,必当温补脾胃。若黄而兼赤,治当补母益子,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前子气条中)。凡子痢通治,宜芩连红曲汤。若久痢腹痛、小便涩,宜当归黄 汤。
香连
川黄连 条芩 白芍(各一钱二分) 浓朴(姜汁炒) 枳壳(麸炒) 青皮 陈皮 当归身(各八分)山楂肉(一钱) 生甘草 南木香(各五分)
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一方有槟榔、无楂肉)
人参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术(蜜炙) 白芍(各一钱) 肉桂(四分)
水煎服。
当归
白芍 白术(蜜炙,各一钱) 当归 茯苓 泽泻 条芩(各一钱) 木香 槟榔 黄连 甘草(各七分)
白术(蜜炙) 当归 黄芩(各三钱)
水煎,食前服。
芩连红曲汤
黄芩 黄连(姜汁炒) 白芍 甘草(炙) 橘红 红曲 枳壳(麸炒) 建连(去皮心,各一钱)升麻(炙,二分)
水煎服。
当归黄 汤
当归(酒炒) 黄 (蜜炙,各一两) 糯米(一合)
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妊娠忧思惊怒,伤其脏腑,气干于上,血随而溢。心闷胸满,久而不已,必堕胎。若肝经怒火,先服加味,以清其热∶次服,以补其虚;后用加味逍遥散(方见前子淋条中)以成功。若肝经风热,宜防风。若心经有热,宜(方见前子烦条中)。若心气不足,宜。若思虑伤心,宜。若胃经有火,宜。若膏粱积热,宜。若郁结伤脾,宜。若肺经有火,宜黄芩。若肾经虚火,宜。若气虚不能摄血,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前子气条中)。
柴胡 人参(各二钱) 黄芩 山栀仁(炒) 生地黄 半夏(姜制,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
水煎服。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川芎(各一钱五分) 柴胡(八分) 人参 黄芩 半夏(姜制、炒黄用) 甘草(各三分)姜(三片)
水煎服。
防风子芩丸
防风 条芩(酒炒黑,各等分)
为末,酒糊丸,米饮下。
人参 茯苓 甘草 桂心 麦冬(去心) 紫石英( ) 大枣水煎服。
人参 桔梗(各五钱五分) 黄 茯苓 茯神 远志(姜汁炒) 淮山药(各一两) 木香(二钱五分)甘草(二钱) 砂仁(三钱,水飞) 麝香(一钱,按麝香胎家禁忌,用须斟酌)
研极细末,每服二钱,温酒下。
犀角
犀角(锉) 牡丹皮(各一钱五分) 生地黄 白芍(各二钱)
水煎服。
加味
人参 白术(蜜炙) 茯神 黄 (蜜炙) 酸枣仁(各一钱半) 当归 远志(制,各一钱) 炙甘草木香(各五分) 龙眼肉(二钱五分) 牡丹皮 山栀仁(炒,各一钱)
姜、枣为引,水煎服。
黄芩清肺饮
人参 天冬(去心) 黄芩 地骨皮 陈皮 茯苓(各八分) 知母(酒炒) 山栀仁(炒,各一钱)五味子(二十粒) 甘草(炙,五分) 桑白皮(炒) 当归身(各一钱半) 姜(三片)
水煎服。
加味
熟地黄(四两) 山药 山萸肉(各二两) 牡丹皮 茯苓(各一两五钱) 泽泻 香附(童便制,各一两)蕲艾(去筋、醋炙,五钱)
为末蜜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妊娠消渴,此乃血少,三焦火胜而然,宜。
活血汤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炒,各三钱) 生地黄(八分) 黄柏(酒炒) 麦冬(去心) 山栀仁(炒,各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心脾二经,气通于口舌。妊娠脏腑气虚,荣卫不调,阴阳隔绝,热乘心脾,津液枯少,故烦躁而舌干口渴也,宜人参。若胃经实火,宜。胃经虚热,宜竹叶黄 散。胃经气虚,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前子气条中)加麦冬、山栀仁。若肺经虚热,宜紫苏饮。若肝经火动,宜加味逍遥散(方见前子淋条中)。若肾经火动,宜加味地(方见前妊娠吐衄条中)。若咽间作痛,宜加味。若口干不能卧,宜加味。
人参
人参 麦冬(去心) 知母(炒) 山栀仁(炒,各一钱) 栝蒌根 犀角(磨入,各八分) 条芩 甘草(各五分)
水煎,温服。夏加竹沥,入姜汁少许冲服。
石膏(二钱) 竹叶(十片) 半夏(姜制、炒黄) 甘草 麦冬(去心) 人参(各一钱) 粳米(一撮)姜(三片)
水煎服。
竹叶黄 汤
淡竹叶(二钱) 人参 黄 生地黄 当归 麦冬(去心) 白芍 甘草 石膏( ) 黄芩(炒,各一钱)
水煎服。(一方有川芎)
紫苏饮
人参 甘草(各五分) 大腹皮 川芎 紫苏叶 白芍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姜(三片) 葱白(三茎)
水煎服。
黄 赤茯苓(各一钱) 子芩 麦冬(去心) 知母(炒) 甘草 山栀仁(炒,各五分)
加竹沥为引,水煎服。
人参(一钱) 川芎 条芩(各八分)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 紫苏 陈皮 甘草(各四分)砂仁(三分) 麦冬(去心) 甘葛(各七分)
姜、枣为引,水煎服。
妊娠霍乱,或邪在上胃脘,则当心痛而吐多;邪在下胃脘,则当脐痛而利多;邪在中胃脘,则腹中痛,而吐利俱多。吐多伤气,利多伤血,邪击胎元,母命易殒。气血伤而无以养胎,子命易倾,此急证也,宜。
若吐泻频作,先服,次服丹溪。
香附 紫苏叶(各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葱白(五茎)
水煎服。
如转筋加木瓜一钱,胎动加白术(蜜炙)一钱,夏加黄芩一钱,冬加人参、白术各一钱。
扁豆(二钱) 人参 木香(各一钱) 半夏(姜制、炒黄,七分) 茯苓(八分) 砂仁(五分)杏仁(去皮尖、捣,十粒) 陈皮 藿香 甘草(各四分)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丹溪安胎饮
人参(一钱) 川芎 条芩(各八分)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各二钱) 紫苏 陈皮 甘草(各四分)砂仁(三分)
姜、枣为引,水煎服。
妊娠泄泻,不渴,小便清白者,宜加味。若内热,烦渴,小便清赤涩者,宜加味。若呕逆,喜饮,水谷不化,小便不利者,宜。若或清或白,水谷不化,腹痛、肠鸣为洞泄者,先服五苓散,次服黄连,若水谷不化,泻痛不止者,宜。若泻黄水有沫,肠鸣腹痛,脉沉紧,数者,宜。
凡妊娠泄泻,通治以补脾、行滞、安胎为主,宜六君汤加减,未应,宜加减。若五更泄泻,乃脾肾虚弱,宜五更时服,午间服白术散;未应,或应而复泄,饮食不思,急服,补命门真火,以生脾土。若元气下陷,发热作渴,肢体倦怠,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前子气条中)。
加味三
白术(蜜炙) 茯苓(各三钱) 白芍 浓朴(姜制) 苍术(米泔浸、炒) 砂仁(炒、去壳,各一钱)甘草(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
黄芩(二钱) 白芍(一钱) 甘草(五分) 白术(蜜炙,三钱) 茯苓(一钱二分) 通草(八分)
水煎服。如腹痛加砂仁、黄连(姜汁炒,各一钱)。
黄连 茯苓 阿胶(炒,各一两)
上为末,水熬阿胶为丸,空心,米饮下,(或加干姜五钱亦可)。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白术(蜜炙,各一钱) 泽泻(八钱) 肉桂(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
白术
白术(蜜炙,三钱) 白芍(炒,二钱) 陈皮(炒,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水煎,食前服。如久泻加升麻三分。
水丸,米饮下。
六君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半夏(姜制、炒黄) 陈皮(各一钱) 甘草(蜜炙,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
水煎服。如米食伤加谷叶(炒)一钱。面食伤加萝卜子(炒)一钱。肉食伤加山楂肉一钱。寒热呕吐加柴胡、生姜各八分。呕吐腹痛手足逆冷加干姜一钱、肉桂五分。
益
陈皮(一钱) 青皮 诃子肉 甘草(炙,各五分) 丁香(一分)
水煎服。如泻黄色加木香、肉果(煨)各五分。若呕吐不食、腹痛、恶寒加木香、干姜、肉桂各五分。
破故纸(四两,酒炒) 五味子(炒) 肉豆蔻(煨,各二两) 吴茱萸(一两,泡) 大枣百枚(生姜八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勿用)
净取枣肉捣丸,每服二钱,五更时淡下。
白术散
白术(蜜炙,一钱) 人参(五分) 甘草(炙) 丁香(各二分) 姜(三片)
水煎服。
熟地黄(八两) 淮山药(姜汁炒) 山萸肉(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肉桂(制极熟,各一两)
为末,蜜丸,淡盐汤下五十丸。(按丹皮、肉桂、附子、胎家禁忌,用须斟酌)
妊娠伤寒,专以清热安胎为主。或汗或下,各随脏腑表里,所见脉证主治,勿犯胎气。故邪在表,治当汗之,宜香苏散。邪在半表半里,治当和解,宜。邪在里,治当下之,宜。
香苏散(治妊娠伤寒,勿论日数,但觉恶寒,头痛,此方主之)
香附 紫苏(各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钱) 生姜(三片) 葱白(五茎)
水煎服。如头痛加川芎、白芷各一钱。如得肝脉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三部脉浮而弦,恶寒里和(谓二便自调也),加羌活、防风各一钱(谓肝生风是胆受病也)。如得心脉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三部脉浮而洪,恶寒里和,加黄芩、石膏各一钱(谓心主热是小肠受病也)。如得脾脉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其脉尺寸浮而缓,恶寒里和,加白术、防己各一钱五分(谓脾主阳明胃受病也)。如得肺脉外证,面白,善嚏、善悲,不乐欲哭,其脉尺寸浮而涩,恶寒里和,加黄 、防风各一钱(谓肺主燥、是大肠受病也)。如得肾脉外证,面黑、善恐,其脉尺寸浮而濡,恶寒里和,加制附子一钱(盖肾主寒、是膀胱受病也。按∶附子犯胎禁、须斟酌用之)。
(治妊娠伤寒,得之三五日后,外发热、恶寒,内烦渴引饮,小便赤涩,治宜和解)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水煎服。如寒热往来,无汗口干,加葛根二钱(去枣、加葱白三茎)。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各一钱(去枣、加葱白三茎)。发热有汗、口渴,加白术、各一钱五分。
脉浮大有力,大热大渴,本方去姜、枣和(即人参二钱,石膏五钱,知母二钱,生甘草一钱,粳米一撮,水煎,温服)。心烦不卧,加茯苓、麦冬各一钱。呕吐加茯苓半夏(姜制,炒黄、去枣)各一钱。胸闷、胀满,加川芎(炒黑)、枳壳(麸炒)、香附(童便制)各一钱。大便秘结加大黄(五分,利则止,不利,加至一钱,以利为度)。
三黄(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发热,烦渴,小便赤,大便秘,六脉沉实,宜下之)
大黄 黄连 黄柏 黄芩 山栀仁(炒黑,各等分)
更随五脏脉证加减。如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证,烦满消渴,倍山栀仁加当归一钱五分,甘草五分。得沉数有力之心脉内证,烦躁闷热,倍黄连加麦冬(去心)一钱。得沉缓有力之脾脉内证,腹痛胀满,谵言妄语,倍大黄加枳实(去?y、麸炒)、浓朴(姜制)各一钱。得沉滑有力之肺脉内证,喘咳胸满,多涕,倍黄芩加桔梗五分,葶苈子一钱。得沉实有力之肾脉内证,下重足肿,寒而厥冷,倍黄柏加熟地黄一钱、干姜五分。
妊娠临月,忽感少阴风邪,恶寒蜷卧,手足厥冷者不治。盖少阴肾经宜温不宜寒,今风寒入之,则命门火衰而肾宫无非寒气,势必子宫亦寒,手足又厥冷,脾胃寒极之兆也,其死必矣。幸而胎未下,急以散寒救胎汤温之。若寒入肾宫,上侵心,下侵腹,其证必恶心、腹痛,手足厥逆,此较上证更为难治。盖肾之真水,心借以养;肾之邪水,心得之亡。今肾感寒邪,挟肾水而上凌心,故心腹两相作痛,手足一齐厥逆,至急至危,非驱少阴之邪不可,宜。张仲景曰∶妊娠临月,忽感少阴证者,急以参术剂温之,不应则死。愚按此证,单用参术尚非万全,倘用参术不应,急加桂附,干姜,无不应也。今定一方名曰∶全生救难汤。凡感少阴风邪者,服之俱效。
回阳救产汤
人参 当归(酒洗,各一两) 肉桂 干姜(炒) 炙甘草(各一钱) 白术(蜜制黄)
水二钟,煎七分服。
全生救难汤
人参 白术(蜜炙黄,各一两) 附子(炮,一钱) 炙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七分,待微冷服。不应,加肉桂、干姜(炮,各一钱)。
妊娠心痛非心痛也,乃胎气上升,壅塞胃口作痛,治宜顺气安胎,宜用、。若有客热犯胃而痛者,宜增损。若客寒犯胃而痛者,宜。若饮食所伤,宜加枳壳、山楂。若临产期心胸刺痛,宜壮气四物汤。
五灵脂(炒烟尽,一钱) 草果(一个) 玄胡索 没药(去油,各八分)
酒煎服。
红枣膏
大红枣(二个) 乌梅(一个) 杏仁(去心,七粒)
同捣膏服。
增损二陈汤
白术(蜜炙) 陈皮 茯苓(各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姜(二片) 枣(三枚)
水煎,食远服。
火龙散
水煎,食远服。
浓朴(姜汁炒) 陈皮(去白,七分) 苍术(米泔浸、炒,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加枳壳(麸炒),山楂肉各七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壮气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木香 青皮 陈皮 枳壳(麸炒)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妊娠乳肿,发寒作热,名曰内吃乳。宜用猎牙皂荚一条,去子膜,烧灰存性,酒调服。
妊娠心腹俱痛,多由冷积,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上下冲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混攻,则心腹俱痛。若不早治,则冲击胞络,必致胎动,宜。若先患冷气,忽中心腹痛如刀割,宜芎归汤。
当归
当归 白芍(炒) 白术(蜜炙) 茯苓 泽泻(各一钱) 川芎(二钱)
水煎服。
芎归汤
川芎 人参 吴茱萸 茯苓 桔梗 当归(各一钱五分)
浓朴(姜汁炒) 白芍(各一钱)
水煎服。
妊娠小腹痛,大抵由胞络虚,风寒相搏之故,宜紫苏饮。虽其致病多端,要皆宜以川芎为末,酒调服。
或川芎、当归等分,水煎服。
紫苏饮
人参 甘草(各五分) 大腹皮 川芎 紫苏叶 白芍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姜(三片)
水煎服。
妊娠手足不能举动,乃痰闭气血也,宜乌药顺气汤(方见上脚痛条中)。
妊娠遍身酸懒,面色青黄,不思饮食,精神困倦,形容枯槁。此血少无以养胎也,宜四物汤。
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 白芍(炒,各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春加川芎,夏加白芍,秋加熟地黄,冬加当归各一钱。
妊娩内伤劳役,以致小腹常坠,甚则子宫坠出者。元气不固而下陷也,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前子气条中)。
若因房劳不谨者,宜八珍汤(方见前子晕条中)加黄 (酒炒)二钱、防风、升麻(炒,各五分)
妊娠跌扑闪挫,以致胎动不安,宜。若顿仆胎动,腹痛下血,宜良方。未应,用八珍汤(方见前子晕条中)加阿胶、艾叶各一钱。若顿仆闪挫,腰痛短气,胎上冲心,宜,未应,煎送。若顿仆胎伤、下血、腹痛,宜,未应,用八珍汤(方见前子晕条中)送知母丸。若从高坠下,或为重物所压,触动胎气,腹痛下血,宜益母地,加川芎一钱。若从高坠下,胎动下血,腹痛不可忍,宜或,甚则。若触损胎气,胞宫受伤而血下者,宜阿胶散,良方。
胶艾丸
川芎 当归 白芍(炒) 熟地黄 甘草(炙) 阿胶(炒珠) 艾叶(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良方胶
阿胶(炒,一两) 艾叶(一钱)
水五钟,煎至三钟,每服一钟,一日服尽。
阿胶散
熟地黄(二钱) 白芍(酒炒) 当归 阿胶(炒珠) 艾叶 黄 (蜜炙) 炙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枣(一枚)
水煎服。如腹痛下血加川芎一钱。
知母丸
知母(炒为末)蜜丸梧子大,阿胶散煎汤送下百丸。
佛手散
当归(六钱) 川芎(四钱)
水煎,入热酒少许和服。
益母
生地黄 益母草(各二钱) 当归 黄 (蜜炙,各一钱) 姜(三片)
水煎服。
救急散
川芎(研末,一两) 每取二钱 酒调下,日二三服。(生胎即安,死胎即下)
缩砂仁(和壳炒)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少倾觉腹内极热,胎已安矣。若入酒(少许)调服更妙。
如未应,须再服。
世有恣情妇女,妄为偷生不正,或多男女厌于养育,每以草药毒之。必至败血冲心,闷乱喘汗而死者,急宜解毒行血,宜。若毒药伤胎,腰痛短气,宜阿胶散(方见上跌扑伤胎条中)加川芎一钱,未应,煎送知母丸。
扁豆散
白扁豆(一两,生用)
研极细末,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口噤者撬开灌之。
知母丸
知母(炒为末)
捣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阿胶散煎汤嚼送下。(本方送下)
妊娠不慎饮食,误食毒物、毒药而胎动者,宜。
黑豆汤
黑豆(三合) 淡竹叶(十片,洗) 甘草(三钱)
水煎服。
鬼胎者,岂真有鬼气袭入胞宫而遂得成形乎?此由本妇质弱,或邪思蓄注,血随气结而不散,或卫任滞逆,脉道壅瘀而不行,是宫内因之病。必非外来之邪,即血 、气瘕之类也,当即以治 瘕之法治之。此外如狐魅异类之遇者,虽实有所受,而又非鬼胎之谓,亦当以治 瘕法下之。故鬼胎之症,必因气血不足而兼凝滞者多有之。若经候不调,而预为调补,则必无是证。既然有是证,亦当以调补元气为主,而继以去积之药可也。故用调补,而欲于补中兼行者,莫妙于。欲去其滞,而不猛峻者,莫妙于。既加调补,而欲直攻其病者,、皆可酌用。或以当归、红花浓煎汤,吞送亦妙。
决津煎
当归(三钱) 熟地黄 牛膝(各一钱) 肉桂 乌药(炒,各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水煎服。如阴滞不行加附子(制)一钱。
通瘀煎
归尾三钱 山楂 香附(炒,各二钱) 红花(新者炒黄) 乌药(炒) 青皮(各一钱) 木香(七分)泽泻(一钱五分)
水煎,加一小钟,食前服。
附子(炮,五钱) 干漆(炒令烟尽、研) 牡丹皮(各一两)
上为末,另用大黄一两(研末),以好醋一钟同熬,和药末为丸,如梧子大,温酒下五十丸。(一方有当归一两)
苏木(三两,河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渣听用) 红花(三两,炒黄、用酒一壶煮十余沸,去渣听用)黑豆(三升,煮汁三碗,去豆取皮,晒干为末) 大黄(一斤,为末,用醋八碗熬成膏,次下,,黑豆汁搅匀,又熬成膏,瓷盆收储听用。锅焦焙干为末,同黑豆皮末俱入膏内和匀,名为大) 人参 白术 青皮 木瓜(各三钱) 当归 川芎 玄胡索 苍术 香附(童便制)蒲黄 赤茯苓 桃仁(去皮尖、捣如泥) 熟地黄(各一两) 牛膝 三棱 山茱萸 五灵脂(炒) 地榆甘草 羌活 陈皮 白芍(各五钱) 良姜(四钱) 乌药(炒,二两五钱) 木香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一钱)
上为末,将前所熬为丸,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随证用汤作引服。
赤金豆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钱五分) 生附子(切片、略炒燥,二钱) 皂角(微炒焦,二钱) 天竺黄丁香 木香(各三钱) 轻粉(一钱)
生育者,妇人之常,非病则不必药。惟素有难产之苦,不得不请求其方,以为保生之计。然束胎之方,用各不同,如瘦胎散,气实、多痰者宜之。若,气虚、有热者宜之。倘不审其虚实,不若不服之为愈也。
瘦胎散
枳壳(麸炒,二两) 香附(制) 甘草(炒,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调下。
束胎丸
白术(蜜炙,三两) 条芩(酒炒、勿太熟。春冬用五钱、秋七钱、夏用一两) 陈皮(二两) 茯苓(七钱五分)
为末,粥糊丸,每服五十丸,白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