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下
妇女十七八岁,经脉不通。或阻隔半年百日,面色青黄,饮食不思;或作寒热,头痛眩晕,腹中结块,烦闷呕吐;或作膨胀。此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行而致也。瀹经汤、、主之。
瀹经汤
人参 白茯苓 熟地 小茴(各七分) 白术(蜜炙) 川芎(各一钱) 甘草 黄芩 柴胡(各一钱三分)枳壳(麸炒,一钱三分) 当归 白芍 香附(各一钱五分)
姜三片,灯心(三寸长)七茎,水煎空心热服。如肚痛,加干膝(炒、令烟尽)、玄胡索各七分,呕吐恶心,加良姜、砂仁各七分;手足麻痹,加肉桂四分;咳嗽,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各七分。
当归(一钱二分) 白芍 柴胡 黄芩(各一钱) 熟地 甘草(各三分) 半夏(制) 川芎(各七分)人参 麦冬(各五分,去心)
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不睡,加枣仁(炒);呕吐,加砂仁七分,白术六分(蜜炙),香附七分(制);咳嗽,加杏仁六分(去皮尖),五味子五分,苏叶、桔梗各七分。
当归(二两) 白术(蜜炙) 浓朴(姜制) 赤芍 熟地 枳壳(麸炒) 小茴(各一两五钱) 陈皮砂仁 三棱 干膝(炒、令烟尽) 白芷(各一两) 青皮 陈艾(各二两) 粉甘草(五钱) 香附(五两,醋制)川芎(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米糊丸,空心下三四十丸。
妇女二十一二岁,经脉不调,赤白带下,或如梅汁,或成片块,或二三月不行,潮热咳嗽,饮食不思,四肢困倦,若日久不治,则成骨蒸痨瘵,急服。若带如鱼脑者,冷极也,继服。
扶经汤
当归 香附(四制) 鹿茸(酥炙,热则不用) 川芎 熟地 白术(蜜炙) 山茱萸(去核) 小茴香(各五分) 生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空心服。如盗汗,加枣仁、黄 (蜜炙)各五分;咳嗽,加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各五分;潮热,加黄芩(酒炒)、柴胡各七分。
阿胶(四两,拌炒) 熟艾(一斤,端午日收) 谷芽 麦芽 败笔(各二两,即苏木) 龙衣(一条完全,即蛇壳)
凡修炼此药,须择天德月德天医吉日。画太极图分两仪,定九宫而生八卦。忌妇女鸡犬见闻。至夜深寂静,密室斋戒,心意至诚,净口净心净身,敬天地,念神咒。咒毕,发火炼药,咒曰∶天精精,地精精,精向导灵,左朝北斗,右拱北辰,人逢此药,各保安宁,急急如律令。炼成包好收储,候午月午日,取五家角黍尖,同捣匀为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此丸兼治产后胎前,催生护生,无不立效。
妇人二十五六岁,血海虚冷,经脉不调,腰腹疼痛。或下白带,或如鱼脑,或如米泔,信期不定,每月淋漓不止。面色青黄,四肢无力,头晕眼花,此气血两虚也。、温经丸主之。
补经汤
当归 鹿茸(酥炙) 香附(童便制,各七分) 白芍 川芎 熟地(各六分)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白茯苓 黄芩(酒炒) 陈皮(去白) 砂仁 人参 阿胶(炒) 小茴 山茱萸(各五分) 沉香粉甘草(各二分) 玄胡索(五分)
姜三片,水煎,空心服。如咳嗽潮热,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竹沥少许。
温经丸
人参 砂仁(各五钱) 白术(蜜炙) 川芎 熟地 当归 浓朴(姜汁制) 香附(各一两,童便制)夏金砂 银虫砂 侧柏叶(各二两) (炒) 防风(各五分) 粉甘草(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分作三股听用。乌骨雄鸡一只,要三四年老大者。用竹刀杀死,除去血毛头足肛内杂脏不用,水洗。将陈老酒一大碗,将研过药末纳一股于鸡肚内,一股入酒内。以文武火煮极熟,将鸡骨肉折开,再用原汁熬干。将鸡骨肉并药末晒干或焙干,研极细末,将留下一股药末投入鸡绞肉内,和极匀,糯米饭为丸。每日空心酒下五十丸。
妇人二十七八岁,身体困倦,饮食少进,经水时下淋漓不止。或成片块,或流赤白黄水。面色青黄,目眩眼花,四肢酸痛,将成崩漏。宜服润经汤。
润经汤
当归(一钱) 白芍 川芎 香附(醋制) 熟地(各八分) 阿胶(蛤粉炒珠) 黄芩 蒲黄(炒)侧柏叶(盐水炒) 白术(蜜炙,各六分) 砂仁(四分) 炙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服。如咳嗽,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六分;气急,加半夏(制)、苏叶各四分;泄泻,加肉豆蔻(煨)。粟壳各四分,肚痛,加枳壳(麸炒)、玄胡索、干膝(炒,令烟尽)各六分;若虚冷,可服补经汤、温经丸(方见此条前),以补心血;若口干潮热,不可用温经丸,可服(方见此条后四条中),以扶其脾胃。切忌乱服药饵,若已半身不调,可用(方见此条第五条中)治之。
妇人二十九、三十岁,连年生育,气散血虚,经脉不和。或二三月不行,不时腹痛,结成血块,日倦夜热,饮食不思。此血虚胃热,或由劳伤而致也。先服,次服。
红花
当归(八分) 川芎 赤芍 熟地 黄芩 香附(童便制) 玄胡索 浓朴(姜制,各五分) 小茴香柴胡 陈皮 莪术 三棱 牛膝(各四分) 甘草(三分) 红花(二分)
姜二片,水煎,空心服一剂;除去三棱、莪术,再服二三剂。如恶心,如呕吐,加砂仁、良姜各二分;泄泻,加肉豆蔻(煨)、粟壳各四分;遍身痛,加羌活、独活各四分;咳嗽气急,加杏仁(去皮尖)、五味子、桔梗、苏叶各四分。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七分服。
妇人三十二三岁,气血盛实,热结血闭,脐腹疼痛,手不可近者。先以三军丸,荡其瘀秽,后以养生荡润其营卫。若月候不调,气滞腹痛者,宜服,以顺其气,则经血自行。若赋禀衰弱者,或素有失血之证;或生育过多,血海干枯;或房室纵肆,过伤阴血;或子多乳众,伤其血液,皆足以致经闭。失血过多者,主之;生育过多者,益损汤主之;房劳过伤者,主之;乳众血枯者,主之。
三军丸
大黄(酒浸,九蒸九晒,四两) 血竭(研) 没药(各五钱,去油)
上为末,水丸,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一钱,煎汤下七八十丸。候大便利一二次,经脉自通。服后养生汤。
养生汤
黄 (二钱) 当归 白芍 甘草(各一钱)
水煎,不拘时服。此方补脾养血,可称神剂。
导经汤
香附(一钱) 乌药(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木香(不见火)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此方亦治血海疼痛。
养营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黄 (蜜炒) 熟地黄 当归 陈皮(各一钱) 白芍(二钱) 肉桂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益损汤
熟地黄(一钱五分) 当归身(一钱二分) 白芍 茯苓 白术(蜜炙) 陈皮(各一钱) 人参知母(各八分) 黄柏(七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白芍(二钱五分)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黄 (各一钱,蜜炙) 甘草(炒) 肉桂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七分服(亦治大病后虚劳气乏自汗)。
十全
人参 白术 茯苓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 (蜜炙,各一钱) 肉桂 甘草(炙,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妇人三十六七岁,若行经太多,此因血气虚甚,胃气不足,故血妄行,宜调气血,养脾胃,庶年老可无血崩之患。主之。
八珍散
人参 川芎 熟地 白芍 白茯苓 香附(各八分) 白术(蜜炙) 当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如肚痛,加玄胡索八分;潮热,加柴胡、黄芩各八分。
妇人四十四五岁,经水闭塞郁久成崩。但当察其有火无火,有火者,因火逼血,致血妄行,甚则为崩为漏,宜服。无火者,因经阻滞,积久成崩,治宜去滞生新,先服,以清理之。然后见其可养,则用以养之。见其可固,则用以固之。
生地黄 熟地黄 芍药(各一钱) 川续断 黄芩 山药(炒) 黄柏(各八分) 生甘草(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二钱;气滞而痛者,去熟地黄,加陈皮,香附各八分;血脱血滑者,加地榆八分,或乌梅一个。
调经饮
当归(二钱) 牛膝 香附(各一钱二分) 山楂 青皮 茯苓(各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如兼胀闷者,加浓朴一钱;气滞者,加乌药一钱;,加小茴一钱。
当归 熟地黄 芍药(酒炒) 山药(炒) 枸杞(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一钱;气滞有痛者,加香附一钱,引而行之。
人参 熟地黄 山药(炒) 菟丝子(炒,各一钱) 山茱萸(八分) 远志(制) 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七粒)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如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一钱;肝肾血虚,小腹疼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一二钱;气陷不固者,加升麻五分(炒)。
妇人四十七八岁,经水将断之年,多有渐见阻隔。临期而经不至者,当此之时,最宜谨防,细心体察。如果气血和平,素无他疾,此固渐止,而然无足虑也。若素多忧郁不调之患,而见此过期阻隔,便是崩漏之兆。
若阻隔日近者,其崩漏尚轻,阻隔日远者,其崩漏必甚,宜预服以调之。否则恐其郁久,而崩则为患滋大也。
人参 茯苓 白术(蜜炙) 甘草(蜜炙)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妇人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此其常也。乃四十九五十岁天癸犹不竭,而月经仍旧根据期而行不见他证者,血有余也,不可用药止之。若天癸已过期,经行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而腰腹疼痛者,宜服。
当归散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条芩(炒,各一两) 白术(蜜炙,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服二次。
妇人七七四十九岁,天癸已断。若五旬以后,而月经复行,或漏下不止,腰腹疼痛者,但当察者有热无热。有热者,宜;无热而血虚者,宜。若血去过多,热随血去,冲任伤损而为漏为崩,腹痛寒热者,宜。肝脾伤损,血不归经者,宜兼服。
子芩丸
条芩(二两,醋浸一日,纸裹煨,又浸又煨七次) 当归(酒炒) 香附(醋炒,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空心酒下五七十丸。
益阴煎
干地黄 知母(酒炒) 黄柏(酒炒) 龟板(炙) 砂仁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食前服。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茯神(各二钱) 当归 龙眼肉 远志(制) 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不见火) 甘草(炙,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茯苓 白术(蜜炙) 柴胡(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脾胃伤损,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经不行。宜补脾胃,养气血,气血充盈,则经自调矣。忌用通经之药,恐损中气,阴血亦干,误成痨瘵,则不治矣。宜先服加减,再服调经丸。
人参(去芦,三钱)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白芍(酒炒) 当归身(酒洗) 川芎(酒洗)陈皮(各一钱) 柴胡(七分) 炙甘草 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分)
姜枣为引。
白毛乌骨未炖雄鸡一只,约重一斤。以糯米喂养七日,勿令食虫蚁。以绳缢死,干 其毛,去肚内杂脏不用。纳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二两于鸡肚内。以好酒十碗,文火煮烂,取出肚内药,将鸡连骨用桑柴火焙干。仍以前煮过鸡汁,又浸又焙,至鸡骨肉枯为度,研极细末。再用人参(去芦)五钱,肉苁蓉(酒浸焙)、破故纸(炒)、砂仁(去壳)、当归身(酒炒)、白术(蜜炙)、川芎(酒洗)、丹参、茯苓(去皮)、甘草(蜜炙)、杜仲(盐水炒)各一钱、香附米(四制者)四两。共研细末,入鸡骨绞肉和匀,酒面糊丸,空心米汤下五十丸。
形瘦多热多郁,血少气虚。宜服芩连,合。
熟地黄 当归 赤芍 川芎(各一钱) 黄芩 黄连(姜制,各五分) 姜为引。
开郁
苍术 香附(童便制) 川芎(各一钱) 青皮 莪术 槟榔(各七分) 木香(五分) 姜为引。
妇人行经时及产后,过食生冷之物,而血闭发热,以血见水即滞故也。初起一二月生寒发热。五心烦躁,口苦舌干,面色青黄,犹易医治。先用退其寒热,后用,渐纳谷气,脾胃一旺,自然经血流通。
若年久失治,变成骨蒸,子午而发,肌肉消瘦,泄泻不止者,百无一生。若根据上方施治,而病患忽然气脱欲死,命在顷刻,急用鸦片三厘,汤调服,入口即活,起死回生,屡试屡效。
白术(蜜炙) 当归 白芍 柴胡 天(各八分) 地骨皮 石莲子(各二钱) 黄芩 薄荷(各四分)龙胆草(五分)
水煎服(一方无黄芩)。
青皮 陈皮(各五分) 苍术 槟榔 砂仁 红豆(各六钱) 乌药(炒) 良姜 香附(童便制,各八钱)三棱(一两) 蓬术(二两) 枳壳(麸炒,八钱)
上为末,粳米糊丸,食后米汤下百丸。(一方无蓬术、苍术、香附)
性急多怒而 ,气血俱热,必有郁症,致经不通。宜服芩连四物汤。
芩连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柴胡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香附(童便制)各等分,水煎空心服。
经闭不行,致有败血停积五脏,流入四肢作浮肿者,不可误认水气。宜调其经,经调则肿消矣。然服煎药,必须十余剂,庶无愆期之患。至服丸散,更宜久服,可免复肿之忧。宜服、。
调经汤
当归 生地黄 益母草(各一钱) 川芎 白芍 香附 茯苓 牡丹皮(八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空心服。
此方统调诸经,宜随证加减治之。如血热先期及紫黑成块者,加黄连(酒炒)七分;血寒过期者,加煨姜、肉桂各三分;临期正行作痛者,加玄胡索,青皮各八分;临行经闭,积块刺痛者,加红花、苏木、桃仁各五分;经来过多者,加黄芩一钱,蒲黄(炒)八分;经来不思饮食者,加白术八分,陈皮、砂仁各五分;肥人多痰,赤白带下者,加南星(制)、苍术各八分;气虚血弱,四肢酸软,面色不泽者,加人参、黄 各五分。
金匮丸
四制香附米四两(四制谓∶酒制、醋制、盐水制、童便制是也) 没药(去油净,六钱) 当归(童便制)茯苓(去皮) 白薇(洗去芦) 白术(糯米泔浸透,蜜炙黄) 阿胶(蛤粉炒成珠) 白芍(各四两)人参(去芦) 砂仁(去壳,各二两) 生地黄(酒浸洗去泥,以益智仁二两,用好酒同炒,去益智仁不用,净用地黄,八两) 川续断(酒浸洗,以五倍子同炒,去五倍子不用,净用炒过川续断,四两) 淮山药(姜汁炒,十二两)
共为细末,水丸,空心温汤下五十丸。
月经二三月不行,腹大如鼓,人以为有孕,一日崩下,其血内有物如蛤蟆子,昏迷不知,体弱形瘦者不治,若体盛者,急投十全大。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黄 (炙) 肉桂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室女 外家,寡妇师尼,独阴无阳,欲动而不得遂,憾积而不得伸,郁抑成病,亦有经闭之症。其症恶风体倦,寒热如疟,面赤心烦,或时自汗,肝脉弦长而出寸口。宜服,兼四制乌附丸。如每日上午神思昏愦,畏日羞明,心胸幽痛,稍涉劳动,与行经时,其病更极,亦不得遂志之故也。治宜清神养荣,宜服养阴汤,兼四制乌附丸。
柴胡抑肝汤
柴胡(一钱) 青皮(一钱二分) 赤芍 牡丹皮(各八分) 地骨皮 香附(四制者) 栀子(炒黑)苍术(米泔浸,各六分) 川芎 神曲(炒,各五分) 生地黄(酒洗) 连翘(去心,各三分) 甘草(二分)
水煎,食前服。
养阴汤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 茯苓 陈皮 柴胡 羌活 香附(童便制) 郁金 甘草水煎,食前服。
四制乌附丸
香附一斤(分作四股,醋、酒、童便、盐水各浸三日,煮干) 天台乌药半斤(制同香附) 共为末,醋丸,每服二钱,白汤下。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非时血下淋沥不止,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因血病调治之法。凡崩漏初起,治宜先止血,以塞其流,,主之。崩漏初止,又宜清热,以清其源,,或主之。崩漏既止,里热已除,更宜补气血以端其本,加减主之。要知崩漏皆由中气虚,不能受敛其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或不时血下,或忽然暴下,为崩为漏。此证初起,宜先止血,以塞其流,急则治其标也。血既止矣,如不清源,则滔天之势必不可遏。热既清矣,如不端本,则散失之,阳无以自持故。治崩漏之法,必守此三者次第治之,庶不致误。先贤有云∶凡治下血证,须用四君子辈以收功,其旨深矣。
当归尾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白芷 荆芥穗(炒黑)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十灰丸
藕节 艾叶 侧柏叶 棕榈皮(败者) 头发(皂角水洗) 大蓟 小蓟 牡丹皮 干姜 白茅根各烧灰存性,为末等分,醋煮丸,加减四物汤送下,以血止为度。
地
白芍 生地黄 当归身 川芎(各一钱) 羌活 防风 柴胡 荆芥穗(炒黑) 升麻(炒) 甘草(各七分)黄芩(酒炒) 黄连(姜汁炒) 黄柏(酒炒) 本 蔓荆子(各五分) 细辛 红花(各一分)
水煎空心服。
奇效四物汤
生地黄 川芎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阿胶(蛤粉炒珠) 艾叶 条芩(酒炒,各一钱)
姜五片,水煎空心服。如血未尽止,再服十灰丸。
加减补中
人参(三钱)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白芍(酒炒) 当归身(酒洗) 川芎 陈皮(各一钱)柴胡 白芷 茯苓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生地黄(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七分,食前服。如气滞作痛,加青皮、木香、香附(酒炒)各一钱,或加五灵脂一钱(炒,令烟尽,研极细末,临服加入)。
崩乃经脉错乱,实系冲任伤损,不能约束经血而然。治宜大补气血,当用,峻补本源,少加清热之药,以治其标,补阴泻阳,而崩自止。若血热妄行,咽燥唇干,脉实有力,血气秽臭者,方可用四物凉膈散,入生调服。然治血药,切忌纯用寒凉,以血见冷即凝故也。如血崩初起遽止,则有积聚凝滞之忧,不止则有眩晕卒倒之患。必先服,次服荆防一二剂,再服备全散。如再不止,然后用以止之。既止之后,又必服八珍汤以成功。
举元
人参(去芦,三钱) 白术(蜜炙) 当归(酒洗) 熟地黄(各二钱)黄 (蜜炙,三钱) 白芍(酒炒) 条芩(酒炒) 炙甘草(各一钱) 升麻(炒,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
四物凉
当归身 赤芍 川芎 生地黄 黄芩(酒炒) 黄连(姜制) 连翘(去心) 桔梗 薄荷叶 甘草 嫩竹叶
上为细末,调服。
独行散
五灵脂一两(炒令烟尽),研极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苍术(米泔浸,二钱) 荆芥 防风 陈皮(各一钱) 浓朴(姜汁炒) 桔梗 枳壳(麸炒) 当归(酒洗) 干姜 白芍(酒炒) 茯苓(各八分) 白芷 川芎 半夏(制) 肉桂(各七分) 甘草(六分)
姜三片,葱二茎,醋水各半,煎服。
香附(炒黑,四两) 当归尾(一两二钱) 五灵脂(炒,令烟尽,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醋调空心服。
百草霜 侧柏叶 莲蓬壳 棕榈皮(陈败者) 油头发(皂荚水洗) 黄绢(或新绵亦可) 艾叶 藕节白茅根 蒲黄 阿胶(蛤粉炒珠,另研细末)
上各等分,烧灰存性,共研细末,入阿胶末和匀,每服三钱,白汤下。
八珍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熟地黄 当归(酒洗,各三钱) 白芍(二钱)川芎(一钱)
水二钟,煎一钟服。
崩漏不止,气血皆虚也。夫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而冲任伤损,不能约经血,是以经脉错乱,大血暴下,如山之崩也。重则为崩,轻则为漏,皆由气血大亏,脾胃先损,能受补者可治。若误用止涩寒凉之药,复伤脾胃,生生之气,则难治矣。宜补中,随证加减施治可也。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头 侧柏叶(炒) 生地黄(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茯苓 川芎 苏叶(各八分)
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随证加减法∶血晕,加荆芥、泽兰叶各八分;虚汗,加黄 (蜜炙)一钱,酸枣仁八分;崩中日久,白带不止,加龙骨、牡蛎粉各一钱;血崩日久不止,加棕榈皮(陈败者良,烧灰存性)、新丝绵(烧灰存性)各一钱;血得热则崩不止,唇干咽燥,大小便闭结,加黄连、黄芩、山栀(俱酒炒)各五分;血多而紫,如泥凝块,亦加芩、连、山栀(俱酒炒)各五分。
脉诀曰∶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髓枯,言始病。血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血海将枯也。宜服补经、养阴丸。
干姜(研末) 人参(各二钱) 郁李仁(酒蒸捣泥) 柴胡 炙甘草 陈皮 黄芩(生用,各一钱)白葵花(七朵)
上除黄芩,以水二钟,煎药至一钟半,再入黄芩煎至一钟,空心热服,以美膳压之。
养阴丸
龟板(酒炙) 黄柏(酒炒) 枳壳(麸炒) 干姜 炙甘草为末,醋丸。日服二次,温汤下。
妇人漏下不止,其色鲜红,先由劳役,脾胃虚损,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体发热,大便泄泻,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宜服。
黄 (蜜炙,一钱五分) 当归 白芍 白术(蜜炙) 苍术(米泔浸) 陈皮(各一钱) 生地黄炙甘草(各三钱) 熟地黄(五钱) 柴胡(二钱) 水煎服。
妇人血崩而心痛甚者,名曰杀血心痛。此因心脾血虚,心无所养,是以作痛。若小产去血过多,而心痛甚者亦然。但当专用甘温,以养营气。宜用十全,倍用参、术,连服数十剂,以痛止为度。
十全大
人参 白术(蜜炙,各三钱)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茯苓 黄 (蜜炙,各一钱)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带下令人不产育,宜急治之。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所以专为带下医也。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原其本皆湿热结于任脉,渗入膀胱,出于大小肠之分,溲出津液淋沥以下,故曰白带下。轻则下而不多,重则下而无度,淋露日久,遂使精血干枯,肌肉消瘦。治当升阳益阴,则清浊自分,补脾养胃,则湿热自除。尤当断浓味,补元阳,而带下可止矣。
赤白带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 白芍(酒炒) 白鸡冠花子 白术(蜜炙) 建莲肉(去心) 川芎(各一钱) 炙甘草(七分) 扁豆花(炒,七分)(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赤带)
水煎食远服。瘦人多热,加黄连(姜汁炒)、黄柏(酒炒)、香附(醋制)各五分;肥人多痰,加南星(制)、苍术(米泔浸)、半夏(制)各六分;久下不止,加熟地黄一钱,山茱萸八分;气虚,加人参(去芦)、黄 各七分;赤带,加黄芩(酒炒)一钱,荆芥六分;腹痛加煨姜一片,或加葵花五朵更炒(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赤带)。
瘦人血虚生热,多下赤带。宜服清热四物汤,兼三补丸。
清热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酒洗,各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黄柏(酒炒) 牡丹皮(各七分)黄连(姜汁炒) 升麻(炒,各五分)
水煎汤服,后三补丸空心服。
三补丸
黄芩(酒炒) 黄柏(酒炒) 黄连(酒炒,各等分) 蒸饼为丸。
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宜服,兼苍附导痰丸。
柴术六君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各二钱) 甘草(蜜炙,一钱)陈皮 半夏(制) 苍术(各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 升麻(炒五分)
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苍附导痰丸
苍术(米泔浸) 香附(四制) 枳壳(麸炒,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两五钱) 胆星 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姜汁和神,柴术六君汤送下五十丸。
带久不止,阳气虚极,下流白滑如涕,腥气难闻,多悲不乐,此大寒之证也。宜服。
桂
(制熟) 肉桂(多油者,各一钱) 黄柏(酒炒) 知母(炒,各五分)
水煎,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