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七冲门为脏器部位名[1]。出《难经,四十四难》。指人体消化道的七个重要部位,即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1][2]。
《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2]
6 吸门
吸门指会厌[7]。出《难经·四十四难》。古人认为会厌为呼吸出入之门[8]。《难经·四十四难》:“会厌为吸门。”而《儒门事亲》卷三认为“会厌之下为吸门。”故吸门包括今之声带、会厌等部[9]。会厌是掩盖气管的器官,也是呼吸纳气的枢纽[9]。会厌位于舌部舌骨之后,形如一树叶,柄在下[10]。能张能收,呼吸发音时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或呕吐时会厌关闭,以防误入气道,为声音之门户[10]。《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10 魄门
魄门指肛门[14]。出《难经·四十四难》。《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魄为粕之通假字,魄门即粕门,饮食糟粕由此排出体外,故称魄门[15]。魄门的开合由心神支配,又与前阴同为肾之开窍,饮食糟粕的排出与脾的运化、肺的肃降、以至肝的疏泄作用均有密切关系,而魄门把浊物糟粕排出体外,亦有利于五脏的正常气化活动[15]。
11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
-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2.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2.
-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2.
-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9.
- ^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9.
- ^ [10]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8.
- ^ [1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69.
- ^ [1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7.
- ^ [1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7.
- ^ [1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5.
- ^ [1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