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豬膚
2.1 出處
《湯液本草》
2.2 拼音名
Zhū Fū
2.3 別名
豬皮(《湯液本草》)。
2.4 來源
爲豬科動物豬的皮膚。
2.5 原形態
2.6 化學成份
含水分46%,蛋白質26.4%,脂肪22.7%,灰分0.6%。
2.7 性味
甘,涼。
①《註解傷寒論》:"味甘,寒。"
2.8 歸經
2.9 功能主治
2.10 附方
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合相得。溫分六服。(《傷寒論》豬膚湯)
2.11 各家論述
①《長沙藥解》:"豬膚,利咽喉而消腫痛,清心肺而除煩滿。《傷寒》豬膚湯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白蜜清金而止痛,潤燥而除煩,白粉澀滑溏而收泄利也。肺金清涼而司皮毛,豬膚善於清肺,肺氣清降,浮火歸根,則咽痛與煩滿自平也。"
②《隨息居飲食譜》:"豬皮即膚也,豬膚甘涼清虛熱,治下利、心煩、咽痛,今醫罕用此藥矣。若無心煩、咽痛兼症者,是寒滑下利,不宜用此。"
2.12 臨牀應用
體重10~20公斤的小豬宰殺後去毛,取皮浸泡於1:2000新潔爾滅液中15~20分鐘,或用1‰硫柳汞酊或75%酒精消毒2~3次;再在無菌操作下,將豬皮自脂肪層剝下(頭、腳、爪、尾均不用),反貼於鼓式取皮機的鼓面上,切除脂肪層及一部分真皮層,使皮片的厚度爲0.2~0.6毫米,切成所需要的大小移植於創面。如果當時不用,應立即置於0~4℃的冰箱中儲存,保存時間不超過3周。曾在6例Ⅲ度燒傷的創面上試用,燒傷總面積60~95%不等,其中Ⅲ度燒傷面積佔15~80%,豬皮植皮面積2~50%不等。結果5例生長良好,1例存活月餘,對饒傷創面能起保護作用,無不良反應。冷藏20天的豬皮仍可存活。
2.13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