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醫藥膳學的基本概念
2.1 藥膳與藥膳學
中醫藥膳是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在傳統中醫藥學理論指導下,將不同藥物與食物進行合理地組方配伍,採用傳統和現代科學技術加工製作,具有獨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既能果腹及滿足人們對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時又能發揮保持人體健康、調理生理機能、增強機體素質、預防疾病發生、輔助疾病治療及促進機體康復等作用,因此,中醫藥膳一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十分重視的膳食。
中醫藥膳學是在中醫藥學理論指導下,研究中醫藥膳起源、發展、理論、應用及開發究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中醫藥膳的應用隨着“藥食同源”的觀念,與中醫藥學的起源發展同步,但近些年來才形成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中醫藥膳學的形成,預示着中華民族的藥膳文化將得到深人地研究、發掘、發展、傳播,進而對人類的健康做出有益的貢獻。[1]
2.2 藥膳與食療
“藥膳”的名稱,最早見於《後漢書·烈女傳》,但歷代有關飲食療法多以“食養”、“食治”、“食療”的名稱出現。藥膳與食療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差異:藥膳是指包含有傳統中藥成分、具有保健防病作用的特殊膳食,從膳食的內容和形式闡述膳食的特性,表達的是膳食的形態概念;食療是指以膳食作爲手段治療疾病,其從膳食的效能作用闡述了這種療法的屬性,表達的是膳食的功能概念。藥膳發揮防病治病的作用,即是食療。食療中“食”的概念遠比藥膳廣泛,它包含了藥膳在內的所有飲食。故食療不必…定是藥膳,但藥膳則必定具備食療功效。歷代食養、食治所涉及的膳食主要是藥膳,因此,藥膳學的學術範疇基本上涵蓋了古代食養食療的全部內容。[2]
3 中醫藥膳學的任務與內容
藥膳學的研究對象包括提供營養的“食”、具有治療作用的“藥”、藥與食結合形成的特殊膳飲———“藥膳”。於藥膳在中華民族應用的時間跨度長,傳播範圍廣,與中醫學密不可分,而又有其本身的特點,因此,藥膳學研究的內容非常廣泛。
中醫藥膳起源於兩於多年前,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期,故藥膳史顯然是研究藥膳學的重要方面;
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醫學文獻中的藥膳內容,藥膳學的專門文獻,反映了中醫藥膳的基本內容和發展應用過程,是藥膳學的重要內容;
藥學雖以中醫藥學理論爲指導,但因其是藥食結合之膳,故它有藥食結合的理論系統;藥膳原料包含藥與食兩類物質,這些原料既有食的特性,又有約的特徵,故必須認識它們作爲“藥膳”方面的性能功效;
針對人體的不同狀況,必須按配伍原則組合不同的藥膳方,更好地發揮藥膳的效能,這其間即有配伍的理論、原則、經驗;
藥膳是特殊的膳食,其基料的加工炮製、膳食的製作工藝,顯然又是藥膳的特點所在;人體的不同情況需要不同的膳方,而衆多的藥膳原料在幾千年中組合了無數的藥膳方,研究不同的藥膳組方,也成爲藥膳學的基本內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