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烏頭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uán yè wū tóu

2 出處

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3 拼音名

Yuán Yè Wū Tóu

4 英文名

Rotundleaf Monkshood

5 別名

草烏、準噶爾烏頭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毛茛科植物圓葉烏頭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rotunifolium Kar.et kir.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塊根,除去殘及鬚根曬乾

7 形態

圓葉烏頭,多年生草本,高15-42cm。塊根成對,長約2cm。莖直立,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4.2-20cm,被反曲短柔毛,基部具發育的鞘;葉片圓腎形,寬3-6.5cm,3深裂,中央深裂片倒梯形,3淺裂,淺裂片具少數卵形小裂片或圓牙齒,側深裂片扇形,不等3裂稍過中部,兩面無毛或只脈上及邊緣被短柔毛。總狀花序有3-5朵花;花序軸和花梗被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或3裂,上部苞片線形;花梗長2.5-7m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中部之上,線形;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紫色,外面密被短柔毛,上萼片鐮刀形或船狀鐮刀形,下緣長1.4-1.8cm,側萼片斜倒卵形,長1.3-1.6cm;花瓣2,瓣片長1-1.5mm,下部裂成2條小絲,距頭形,稍向前彎;雄蕊多數,花絲疏被短毛,全緣;心皮5,密被短柔毛。蓇葖果長0.9-1.3cm。種子多數,倒卵形,長2.5-3mm,有3條縱棱,棱上生狹翅。花期8月,果期9月。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100m的高山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我國新疆地區。

9 化學成份

塊根含阿替新(atisine),異阿替新(islatisine)。

10 性味

辛;苦;熱;有毒

11 歸經

胃;脾經

12 功能主治

鎮痛;止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牙痛

13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2-0.3g。每日2次。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14 各家論述

《新疆常用中草藥》:全草作解熱藥。塊根:外敷能鎮痛,除腐生肌,民間還用於牙痛

15 摘錄

《中華本草

古籍中的圓葉烏頭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