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消腫解毒 中藥中毒 中藥學 通鼻 祛風除溼 中藥材
yáng fù lái
羊負來爲中藥名,出《本草經集註》,爲《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記載的蒼耳之別名[1][2]。
胡(+苔木)耳、野茄、羊負來、喝起草、癡頭婆、粘粘葵、疔瘡草、蒼子棵[2]。
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的莖葉[2]。
苦、辛,微寒,有小毒[2]。
祛風溼,通鼻竅,消腫毒[2]。
1.治感冒頭痛,鼻淵,目赤,目翳,溼痹拘攣,麻風,痢疾[2]。煎服:15~30g[2]。
2.煎水洗治風疹瘙癢;搗敷並飲汁服治癰疽腫毒[2]。
內服過量,產生噁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肢冷,昏迷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2]。
蒼耳花:煎服治白痢;搗敷治白癩頑癢[2]。
葉含蒼耳內酯(Xanthinin)、隱蒼耳內酯(Xanthiumin)、蒼耳醇(Xanthanol)、異蒼耳醇、膽鹼、植物甾醇及萜醇[2]。
葉的浸劑可增強兔離體腸管運動、離體兔耳血管擴張,並抑制蛙心的衝動傳導[2]。葉的酊劑給貓靜脈注射,可引起血壓下降和抑制脊髓反射的興奮性[2]。葉揮發油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