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崩漏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婦產科 婦產科疾病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uè yū bēng lòu

2 英文參考

hemostagnant metrorrhag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rofuse uterine bleeding due to blood sta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血瘀崩漏爲病證名[1]。屬崩漏證型之一[1]

4 血瘀崩漏病因

血瘀崩漏多因經期產後餘血未淨,或因情志所傷,肝鬱氣滯而瘀,或因寒邪侵襲,寒積胞中經脈瘀血停滯於內,瘀血不去,新血難安,血不歸經而發爲崩漏[1]

5 血瘀崩漏症狀

血瘀崩漏症見經血淋漓不斷或驟然下血量多,或經閉數月後又忽然暴下,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血塊排出後痛減[1]

6 血瘀崩漏的治療

血瘀崩漏的治療宜活血行瘀,方用佛手散失笑散,或用逐瘀止崩湯(《安徽中醫驗方選集》:當歸川芎三七沒藥五靈脂丹皮炭、炒丹蔘、炒艾葉阿膠烏賊骨龍骨牡蠣[1]

7 關於崩漏

崩漏亦名崩中漏下[2]。崩,指不在經期突然陰道大量出血,來勢急驟,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瀝不止,或經期血來,量少而持續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瀝不斷,如器之漏,故名[2]。在發病過程中,兩者常易互相轉化,如崩血漸少,可能致漏,漏勢發展又可轉變爲崩,因此,臨牀有時不易截然分開,故多以崩漏並稱[2]

本病多發生青春期及更年期婦女[2]。多因血熱氣虛肝腎陰虛血瘀氣鬱等,以致衝任不固所致[2]

治崩要以止血爲先,以防暈絕虛脫,待血少或血止後,可審因論治,亦即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2]

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91.

治療血瘀崩漏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