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胞中
胞中为人体部位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即子宫。张景岳:“胞中者,子宫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惟女子于此受孕,因名曰胞。”如是,胞中也应包括男子精囊、睾丸等。
-
子满
辨证分型:子满·脾气虚证:子满·脾气虚证(hydramnioswithsyndromeofspleenqideficiency)是指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浸淫胞中,以孕妇胎水过多,超过2000毫升伴腹大异常,腹部皮肤薄而发亮,下肢及阴部水肿,甚至全身浮肿,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为常见症的子满证候。
-
逐瘀夺命丹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名:逐瘀夺命丹组成:益母草、白芷、泽兰、甘草、冬葵子、生地、丹皮、干姜、官桂、当归、附子、赤芍、南星、苏木、牛膝。药后白带减少,经期小腹冷痛好转,诸恙亦有减轻,效不更方,守原方继进5剂。益母、泽兰、芎、归、生地、丹皮、赤芍又能行血、养血、破血,胞中无瘀血填塞,则自下矣。
-
羊水
亦名孤浆、胞浆、胎浆、胞浆水。若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称为羊水过多症。病因病机:多由体质素弱,脾阳不振,不能输布精微,反聚为水湿,胎气夹湿,湿浊与水谷之气相并,水与血相搏,血化为水,水湿停于胞中则腹大异常,若儿未成形胎多损坏,致手足软短,或形体残疾,渍于肌腠则头面四肢浮肿,浸于肺则喘息气逆不安。
-
羊水过多症
概述:羊水过多症为病名。属胞中蓄水之症,即胎水肿满。病因病机:多由体质素弱,脾阳不振,不能输布精微,反聚为水湿,胎气夹湿,湿浊与水谷之气相并,水与血相搏,血化为水,水湿停于胞中则腹大异常,若儿未成形胎多损坏,致手足软短,或形体残疾,渍于肌腠则头面四肢浮肿,浸于肺则喘息气逆不安。
-
大黄朴消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大黄朴消汤:处方:大黄牛膝各15克朴消牡丹甘草紫菀各9克(千金翼作紫葳)代赭10克桃仁虻虫水蛭干姜细辛芒消各6克麻仁10克制法:上十四味,哎咀。功能主治:主妇人经年月水不利,属风寒瘀血阻于胞中者。功能主治:小儿惊热涎风,前后不通。用药禁忌:忌见风。
-
八脉
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
-
十二经之海
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也。循行路线:起于少腹之内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挟脐左右上行并足少阴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上挟咽别络唇口奇经冲脉经别循行路径图冲脉病:患冲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气从小腹上冲、腹中胀急疼痛。冲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
-
奇经八脉
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修佛禅行者,用功较后阶段,内气由会阴穴起,通小腹胞中,经中脉过脐 ,破喉结过喉 入脑,再破眉心内 (不破时微细昏沉现起),达头顶囟会穴下端。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
冲脉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循行路线:起于少腹之内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挟脐左右上行并足少阴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上挟咽别络唇口奇经冲脉经别循行路径图冲脉交会穴: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载,冲脉交会穴有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等14穴。
-
少腹痛
血瘀用手拈散;寒郁以二陈汤加干姜、吴萸、苍术、厚朴;热郁以四逆散加黄连、山栀、香附、黄芩;《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痛连阴茎,按之则止,肝血虚也,宜补血清热,用当归、生地、白芍、艾草、牛膝、麦冬、丹皮、童便、甘菊。
-
MSH
α-MSH、β-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多肽链中有共同的-甲硫-谷氨-组氨-苯丙氨-精氨-色氨-甘氨部分,ACTH也有与MSH相类似的生物学作用。给这几种动物移植脑垂体或给与合MSH物质,则黑色素颗粒扩散,结果皮肤变黑。〔2〕促黑激素是从脑下垂体中间部(parsintermedia)分泌的激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系同一物质。
-
垂体中叶激素
α-MSH、β-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多肽链中有共同的-甲硫-谷氨-组氨-苯丙氨-精氨-色氨-甘氨部分,ACTH也有与MSH相类似的生物学作用。给这几种动物移植脑垂体或给与合MSH物质,则黑色素颗粒扩散,结果皮肤变黑。〔2〕促黑激素是从脑下垂体中间部(parsintermedia)分泌的激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系同一物质。
-
促黑激素
α-MSH、β-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多肽链中有共同的-甲硫-谷氨-组氨-苯丙氨-精氨-色氨-甘氨部分,ACTH也有与MSH相类似的生物学作用。给这几种动物移植脑垂体或给与合MSH物质,则黑色素颗粒扩散,结果皮肤变黑。〔2〕促黑激素是从脑下垂体中间部(parsintermedia)分泌的激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系同一物质。
-
胞脉
胞脉又名胞络。《中医药学名词》(2010):胞脉(uterinevessels)是指分布在胞宫上的脉络。因这两条经脉均起于胞中,与女子的月事、妊娠有直接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张景岳注:“胞者子宫是也。
-
胞络
概述:胞络:1.分布于胞宫的脉络;2.心包络;《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指联系胞宫的经络,主要是八脉中的冲脉和任脉。杨上善注:“任、冲之脉起于胞中,为经络海,故曰胞脉也。”《医门棒喝二集》卷一:“胞络居于膻中,…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无名指近端指节的腹面。
-
产后血淋
概述:产后血淋为病证名。病因病机:《经效产宝》:“有因产损血气,血气虚则挟热,热搏于血,血即流渗于胞中,故血随小便出。”治疗:治宜清热利小便。用瞿麦、黄芩、冬葵子、通草、大枣、车前子。
-
产后淋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产后淋的病因病机:多因产后阴血骤亏,虚热内生,或产后邪热客于胞中,致使热迫膀胱。产后淋的症状:症见小便频数,涩痛不已。产后淋的治疗: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茅根汤(白茅根、瞿麦、茯苓、冬葵子、桃胶、人参、滑石、甘草、紫贝、鱼首石),或用瞿麦、黄芩、冬葵子、通草、大枣。
-
胞胀不下
胞胀不下病证名。黄兴德《胎产集要》:“胞胀不下,因败血流入胞中,即胀大。”治参胞衣不下条。
-
胞
概述:胞为人体部位名。3.胞衣之简称;子宫·胞:胞为人体部位名。《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膀胱·胞:胞与脬字通,指膀胱。《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厥气…客于胞(月真),则梦溲便。”张景岳注:“胞,溲脬也。”眼睑·胞:胞指眼睑。《脉诀》:“眼胞忽陷定知亡。”
-
半产胞衣不下
半产胞衣不下为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出《经效产宝》。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气虚者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气血凝滞或作胀不下者,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
胞寒不孕
胞寒不孕病证名。又名宫冷不孕、胞冷无子、子脏冷无子、下部冰冷不孕。或经期调摄不慎,风寒客于胞中,胞宫寒冷,难以摄精成孕。因肾阳不足者,兼见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治宜温补肾阳,方用桂附八味丸或温胞饮;因风寒内客者,兼见小腹胀痛拒按,治宜温经助阳,暖宫祛寒,方用艾附暖宫丸。
-
白石脂丸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白石脂丸:处方:白石脂6两,芎藭6两,大蓟6两,伏龙肝6两,熟干地黄12两(焙),阿胶(炒令燥)3两。摘录:《千金》卷四《圣济总录》卷一七九:组成:白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当归(锉,炒)1两,干姜(炮)3分,赤石脂3分,诃黎勒皮3分,陈橘皮(去白,焙)半两。
-
补气完胞汤
处方:人参1钱5分,白术1钱5分,川芎1钱,当归1钱,桃仁5分,橘皮5分,黄耆1钱,茯苓6分。功能主治:妇人分娩,误损尿胞,遂得淋沥。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猪、羊胞中煎汤,极饥时服。摘录:《杏苑》卷七
-
扶气止啼汤
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生用),麦冬1两(去心),当归5钱(酒洗),橘红5分,甘草1钱,花粉1钱。功能主治:补气。主妊娠气虚子鸣,怀胎至7-8个月,忽然儿啼腹中,腰间隐隐作痛。各家论述:此方用人参、黄耆、麦冬以补肺气,使肺气旺,则胞胎之气亦旺;胞胎之气旺,则胞中之子气有不随母之气以为呼吸者,未之有也。
-
加味樗皮丸
处方:芍药、良姜、黄柏炭、樗皮炭、归身、川芎、肉桂。制法:面糊为丸。功能主治:行经之时,风入胞中,寒凝浊瘀,赤白带下。用法用量:口服。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加味芎归饮
《金鉴》卷四十六:加味芎归饮:处方:川芎2钱,当归5钱,人参1钱,吴茱萸5分,阿胶2钱,蕲艾8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胞阻。孕妇胞中之血受寒致少腹作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金鉴》卷四十六《医学集成》卷二: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郁金、大黄(醋炒)、甜酒、童便。主治:努力跌打吐血。
-
加味种子四物汤
处方:熟地15克当归9克白术4.5克(炒)川芎3克白芍4.5克(炒)茯苓4.5克阿胶9克(面炒)香附6克(酒炒)续断9克(酒炒)炙草1.5克功能主治:调补冲任。方中熟地补阴滋血,当归养血荣经,川芎活冲脉之血,白芍敛任脉之阴,白术健脾生血,阿胶补血益阴,香附调气解郁,炙草缓中益胃,茯苓渗湿以清子室,续断续筋以雄经脉。
-
蒋氏化毒丹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蒋氏化毒丹:处方:犀角黄连桔梗元参薄荷叶甘草(生)大黄(生)各30克青黛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白蜜为丸,每丸重1.8克。功能主治:治孕妇过食辛热之物,热毒凝结,蕴于胞中,以致小儿初生,头面肢体赤如丹涂,热盛便秘者。用法用量:每服1丸,灯心汤化服。
-
救母丹
《辨证录》卷十二:救母丹:处方:当归12克川芎6克人参6克荆芥9克益母草6克赤石脂末3克功能主治:治难产子死胞中。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人参、川芎、当归以补产妇之气血,益母草下死胎,赤石脂化痰血。况益母草又善下死胎,石脂能下瘀血,自然一涌而出,无少阻滞矣。
-
蠲毒饮
《疮疡经验全书》卷五:蠲毒饮:处方:甘草1钱,贝母1钱,赤芍1钱,当归1钱,白芷1钱,金银花1钱,青皮1钱,木通1钱,连翘1钱,桃仁1钱,龙胆草1钱,天花粉1钱,穿山甲(炮)。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审视瑶函》卷四:方名:蠲毒饮组成:防风1钱,赤芍药8分,川芎8分,连翘8分,甘草8分,牛蒡子(炒研)8分。
-
鹿茸煎丸
别名:鹿茸丸处方:鹿茸1两,禹余粮1两,赤石脂1两,当归1两,艾叶半两,柏叶半两,附子半两,续断2两,熟干地黄2两。功能主治:经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出如雨,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乘胞中,气不能固。用法用量:鹿茸丸(《医方大成》卷九)。
-
益肝汤
处方: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苍术10克,藿香10克,茵陈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摘录:关幼波方《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名:益肝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白术、牛膝、川断、山药、木瓜、远志、乌药、乳香。功效:调荣卫,和气血。
-
发菜
主治瘿瘤结气,小便不利。干后呈黑色的发状交织。利尿降压;1.适宜于肺热咳嗽、内热痰结中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痈且咳叶黄脓痰、腥臭痰以及高血压、肥胖症和佝偻病等患者食用;据中医书籍中介绍,发菜对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脚气病、鼻出血、缺铁性贫血、高血压和妇科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
小室压力法
小室压力法pressurechambermethod亦称瓶压法。如从装氮的钢瓶中把氮气送入容器内井逐渐增加容器内的压力,在切断时一度被吸入导管和管胞中的液体,又在切口逐渐溢出。导管中液体的渗透压一般比较低,这种负压与水势极相近,而正确的水势是浸透势与该负压之和。(王佑林译)
-
三代虫病
三代虫病病原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由于三代虫具有胎生的特点,子代产出后,可在原寄生体表寄生,也可移离原寄生侵袭其他寄主。三代虫病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用含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15~(4)用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与面碱的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水用药0.1~
-
带下生理研究
带下生理研究是关于白带产生机理和生理作用的研究课题。当肾气育盛、肾精充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固健时,阴液源源泌淖于胞中,布施于前阴空窍,是为生理带下。研究发现,月经周期中生理性带下的基本规律与现代医学之阴道脱落细胞及宫颈粘液羊齿状结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提示带下与生殖有关。
-
一源三歧
一源三歧为经络术语。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歧。
-
太冲脉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循行路线:冲脉的循行路线,所载多有出入,《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
-
水通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伤寒小便不通:支沟、水通、阴谷。”水道为经穴名(ShǔidàoST28)。出甲乙》。属足阳明胃经。有清湿热、利膀胱的作用。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腹胀满、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痛经等。或温灸10~
-
儿衣不出
儿衣不出为病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经效产宝》记载之胞衣不下。胞衣不下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气虚者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气血凝滞或作胀不下者,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为气功功法。即胎息法。原为道士修炼方法之一。古人认为,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好象胎儿在胎胞中的呼吸一样(据《抱朴子》),故名。近代又称胎息为丹田呼吸法或脐呼吸法。练功时要求意守中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自觉有气自丹田向内收合。吸气后稍作停留,随后将气呼出。
-
血瘀崩漏
血瘀崩漏的治疗:血瘀崩漏的治疗宜活血行瘀,方用佛手散合失笑散,或用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乌贼骨、龙骨、牡蛎)。关于崩漏:崩漏亦名崩中漏下。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以致冲任不固所致。
-
血瘀不孕
不孕症型之一。血瘀不孕因情志内伤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被寒凝,以致瘀血停滞,内阻冲任胞脉不能摄精受孕。气滞血瘀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治宜行气理血,方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寒邪客于胞中者,兼见手足不温,小腹凉痛,治宜温经散寒,方用《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
息胎
息胎病名。胞衣不下的一种病理情况。宋·薛轩《坤元是保》:“恶血流入胞中,胞为血胀而不下,谓之息胎。”详胞衣不下条。
-
胎水肿满
概述:胎水肿满为病名。病因病机:妇女妊娠五六个月后,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胞中蓄水,泛溢周身,以致遍身肿满,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喘不得卧的病证。相当于羊水过多症。辨证论治:宜健脾行水。用茯苓导水汤。此症宜早治,因胎水过多,胎儿可能发生手足软短,形体残疾等畸形,或子死腹中。应中西医结合诊治。
-
妊娠胎萎燥
妊娠胎萎燥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五:“凡胎处胞中,或有萎燥者,盖由妊妇所禀怯弱,不足自周,阴阳血气偏系,非冷即热,胞胎失去滋利,所以萎燥而不长也。”即胎不长。详该条。
-
任主胞胎
任主胞胎指任脉主女子的胞宫与胎孕。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类经·任冲督脉为病》:“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养任也。”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中,女子肾气充盛,发育成熟,冲、任二脉气血流通,即有月经来潮和孕育胎儿的能力。任脉对孕育胎儿起着重要作用,故称。
-
经前便血
经前便血病证名。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约营煎(《景岳全书》:生地、芍药、甘草、续断、地榆、槐花、炒芥穗、乌梅、黄芩),大便燥结甚者,去乌梅,加麻仁、郁李仁;脏虚者,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耳鸣或聋,心悸怔忡,精神疲倦,少气乏力、腰酸便溏等,治宜滋肾补肝,健脾调经,方用顺经两安汤。
-
精积
精积病证名。指因行经期间行房事导致闭经癥瘕症候。舒驰远《女科要诀》:“乃因经信当行,血海未净,而强交媾,精与污浊互结而积于胞中,以致阻塞经闭不通,状类有孕,而症不同,…精积之症,闷乱不安,饮食不下,胞无胎息可验,法主攻坚破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