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師

平肝降逆 中藥材 涼血止血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uè shī

2 概述

血師中藥名,出自《名醫別錄》,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代赭石之別名[1]

3 別名

血師赭石[2]

4 來源及產地

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2]。產山西、河北、廣東、河南、山東、四川、湖南等地[2]

5 性味歸經

苦、甘,寒[2]。入肝、胃經[2]

6 功能主治

功在鎮逆平肝,涼血止血[2]。主治呃逆噯氣嘔吐噎膈反胃氣逆喘息眩暈耳鳴驚癇吐血衄血便血崩漏[2]

7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先煎[2]。潛降多生用;止血多煅用[2]

8 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鐵,有時雜有鈦、鎂、鋁、錳、鈣、砷、硅等[2]

9 藥理作用

內服有收斂作用,可保護胃腸黏膜面;吸收入血,能促進血細胞的新生[2]赭石中含十萬分之一的砷鹽,長期服用有慢性砷中毒的可能[2]。本品對肺及肝有損害作用[2]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