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小白薇
2.1 出處
《雲南中草藥》
2.2 拼音名
Xiǎo Bái Wēi
2.3 別名
白龍鬚、白薇(《滇南本草》),水辣子根、老媽媽針線包、蛇辣子、白藤、娃兒藤(《雲南中草藥》)。
2.4 來源
2.5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50釐米左右。根多數,簇生,細長圓柱形,淡黃色。莖直立,圓柱形,被棕色短毛。葉對生,闊卵形或橢圓形,向上則成披針形,先端尖,基部鈍圓,全緣,兩面均被稀疏的短毛;葉柄短。聚傘花序生於莖頂及葉腋;花暗紫紅色。蓇葖果長圓錐形,長約4.5釐米,熟後開裂,散出種子。種子扁平,棕紅色,頂端有絲光狀柔軟長毛。花期夏、秋。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野向陽草地。分佈雲南等地。
2.7 性味
《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苦澀。"
2.8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專治寒疼,肚腹痠疼。"
②《雲南中草藥》:"舒筋活血,調經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溼骨痛,肝炎,胃潰瘍,虛癆,惡性瘧疾。"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2.10 附方
治蛇、蟲咬傷:小白薇三錢,水煎服;外用適量,加紅糖搗爛敷傷處。(《雲南中草藥》)
2.11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