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痨
虚痨病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虚劳。详该条。
-
黄耆鳖甲饮
《医略六书》卷三十:黄耆鳖甲饮:处方:黄耆3钱(蜜炙),鳖甲3钱(醋炒),白芍1钱半(炒),当归3钱,熟地5钱,山药3钱,茯神2钱(去木),麦冬3钱(去心)。各家论述:产后血气亏损,肝阴虚乏,不能滋荣血室,故日晡潮热,至夜尤甚,谓之蓐劳。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肝阴自复,而阴得维阳,岂有潮热夜甚之患乎?
-
痨火喉
痨火喉病名。系指虚痨引起的喉痛病证。《喉科金钥》上卷:“痰火虚痨,咳损肺金而喉痛者。乃水竭于下,火浮于上。”治宜滋阴润肺。方用百合固金汤等加减。本病相当于结核性咽炎、喉炎。
-
老虎姜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L oHǔJiānɡ别名:白药子(《宁夏中草药手册》),盘龙七、算盘七,鸡头参、山姜《陕西中草药》),惹涅(藏名)。功能主治:润肺养阴,健脾益气,祛痰止血,消肿解毒。治虚痨咳嗽,头昏,食少,遗精,盗汗,崩漏带下,产后体亏,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疮肿,瘰疬。研末或浸酒。
-
金边兔耳
苞片多层,外层苞片较短,卵状狭椭圆形,长约4毫米,内层苞片披针形,长15毫米,先端尖锐,花白色,稍有杏仁气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虚痨咳血,汲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煮猪肺食。(《纲目拾遗》)④治肠痈,肺痈:兔耳草二两,白石楠叶嫩脑十二个,好酒煎服。⑦治鼻疳,虫病:杏香兔耳风。
-
貉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貉肉:拼音名:H R u别名:貉来源:食肉目犬科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Gray,以肉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肾经功能主治:滋补强壮;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主元藏虚劣及女子虚惫。2.《医林篡要》:杀虫治疳。
-
黑阳参
《*辞典》:黑阳参: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ēiY nɡShēn别名:黑元参(《滇南本草》),白紫草、牛舌头菜(《云南中草药》),土玄参(《云南经济植物》)。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茎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治虚痨发热,头昏,热淋,痈肿,口疮,牙疳。退诸痨热,利小便,治热淋膏淋。
-
黄木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木耳:拼音名:Hu nɡM ěr别名:金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黄木耳TremellamesentaricaRetz.exFr.,以子实体入药。子实层同色,厚100-150 m,成熟时表面出现霜状的担孢子或分生孢子。性味:甘;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滋阴润肺;痰中带血;骨蒸潮热;治虚劳咳嗽,咳血,肺结核。
-
兰花石参
拼音名:LánHuāShíShēn别名:岩兰花、鸡肉参、土沙参、紫花参、小石参、土桔梗、山鹅儿肠、土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西南风铃草的根。蒴果倒圆锥状。花期5-9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4000m的山坡草地和疏林下。性味:味甘;性温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虚痨咳血;
-
枇杷根
《*辞典》:枇杷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P P 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根。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功能主治:治虚痨久嗽,关节疼痛。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镇痛,下乳。②《生草药手册》:治咳嗽、吐血伤症。③《四川中药志》:治久年咳嗽,疗虚劳咳嗽。2天再服1剂。
-
山豆花
拼音名:ShānD uHuā别名:毛胡枝子、白胡枝子、白土子、白萩、小雪人参来源:豆科山豆花Lespedezatomentosa(Thunb.)Sieb,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补虚。主治虚痨:1两,炖肉吃。虚肿:1两,水煎服。
-
删补颐生微论
《删补颐生微论》综合性医书。明·李中梓撰。李氏曾撰《颐生微论》,后作者予以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改名《删补颐生微论》,刊于1642年。全书分述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审象、运气、脏腑、虚痨、邪祟、伤寒、广嗣、妇科、药性、医方、医案等24论,内容比较广泛。但全书分类略嫌杂乱。
-
粘人花根
《*辞典》:粘人花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ZhānR nHuā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粘人花条。性味:①《贵州民间药物》: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贵州草药》:驱虫,补虚,止咳,定喘。④治喘咳:粘人花根、石豇豆各五钱,生姜一片。
-
气劳
气劳为病证名。症见胸膈噎塞,呕逆,脘腹胀气,饮食不下,大便时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日渐消瘦等。治宜补中行气,可选用丁香散、荜茇丸、前胡丸等方。参见虚劳:虚劳为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后世多将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名尸劳(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烦冤嗽
《素问·示从容论》:“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不居集·烦冤嗽》载述治以八味丸、安肾丸。凡咳嗽引动百骸,自觉从脐下逆奔而上者,乃肾虚气不归原,宜所服药中加补骨脂、五味子以敛之。”《医门法律·咳嗽门》:“伤肾之咳,气逆烦冤,牵引腰腹,俯仰不利,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参见咳嗽、肾咳条。
-
参芪蛤蚧补浆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enqiGejieBujiang标准编号:WS3-B-0763-91处方:党参125g黄芪125g蛤蚧(8万ml1对)制法:以上三味药,蛤蚧用25%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回收乙醇,浓缩成膏;pH值应为4.5~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益精助阳,益气定喘。用于体弱气虚,精神倦怠,阴虚喘咳,虚痨消渴,阳萎等症。
-
蓝天草
拼音名:LánTiānCǎo别名:连天草、小肺经草、叶下青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褐叶线蕨的全草。根茎长而横生,密被褐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锯齿。叶脉明显,侧脉斜展,小脉网状,在每对侧脉之间有2行网眼,内藏小脉单一或分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溪谷边阴湿岩石上。
-
牛髓
《中医大辞典》·牛髓:牛髓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化学成分:本品每100g含水3g,蛋白质0.5g,脂肪95.8g,灰分0.3g,维生素B1微量,维生素B20.01mg,尼克酸0.05mg。"④《纲目》:"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理折伤,擦损痛。(《瑞竹堂经验方》)②治瘦病: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
-
铁马豆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TiěMǎD u别名:黄花马豆(《滇南本草》),蝴蝶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毛宿苞豆的全草。晒干或鲜用。托叶披针形,长约4毫米;3厘米,密生短柔毛;苞片、小苞片狭披针形,有毛,宿存;治阴虚潮热,午后骨蒸,虚痨咳嗽,乳腺炎,腮腺炎。治寒热往来,午后潮热。
-
喜鹊肉
拼音名:XǐQu R u来源:雀形目鸦科喜鹊Picapica(L.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滋补,通淋,散热。主治虚痨发热,消渴等。治肺结核:喜鹊1只,老母鸡1只,均去肠杂取肉,放一起炖至极烂,不加盐,尽量食之,并将其骨焙干研末,均可以黄酒送下,连服3只。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藓生马先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藓生马先蒿:拼音名:XiǎnShēnɡMǎXiānHāo别名:土人参来源:玄参科藓生马先蒿PedicularismuscicolaMaxim.,以根入药。蒴果偏卵形,长约1cm,包于宿存萼内。心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安神。各家论述:《陕西中草药》:大补元气、生津安神、强心、治气血虚损、虚劳多汗、虚脱衰竭,血压下降。
-
小雪人参
《*辞典》:小雪人参: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XiǎoXuěR nShēn别名:白土子(《贵州民间药物》)。原形态:山豆花,又名:白胡枝子、小叶带毛乌梢。复叶互生;无瓣花腋生,无花梗,成簇聚的头状花序。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间。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滋补。治虚痨、虚肿。②《贵州草药》:健脾补虚。
-
羊奶
羊奶的别名:鲜羊乳羊奶的食用量:每天约200毫升羊奶的营养价值:羊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钙、钾、铁等营养成分。2.急性肾炎和肾功能衰竭患者不适于喝羊奶,以免肾脏加重负担。有滋阴养胃、补益肾脏、润畅通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虚痨羸瘦、消渴、反胃、呃逆、口疮、漆疮等症。
-
竹林消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Zh L nXiāo别名:鸡爪参、野参须(《陕西草药》),女楂(藏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单茎算盘七的根。10月采挖。单叶互生,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上面绿色,下面带有白霜。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阴湿处。用于肺热咳嗽,虚痨损伤。治虚劳脾胃不和,心慌气短,妇女血亏,筋骨疼。
-
鼻诊
鼻诊是通过观察鼻的异常变化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鼻部色黑是水气为患,也是虚痨之征。鼻孔干燥为津液已亏,如果干燥丽色黑如烟煤,为热毒已深,津液竭涸;外鼻肿大或因邪毒壅盛或因外伤。鼻翼扇动,多见于高热和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及小儿热邪壅肺也可见此种征象.如久病鼻扇,喘而汗出,是肺气已绝,证属凶险.
-
肾伤
肾脏伤损的疾患。证见腰痛,厥逆下冷等。《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医学从众录·虚痨》:“肾伤则短气,腰脚痛,厥逆下冷,脚痛下冷者,坎中之阳虚也。轻则八味丸,重则附子汤治之。”参见七伤条。
-
肉枯
《类证治裁·中风》:“治偏枯,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右引左,从左引右,使气血灌注,周流不息,莫如养血温经,补中汤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黄丸…痹症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痛风、走注、周痹、众痹、顽痹、血痹、气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肾痹、胞痹、肠痹及十二经筋病等。
-
金水膏
《活人方》卷二:金水膏:处方:天门冬6两,紫菀茸6两,葳蕤6两(炒),怀生地12两,麦冬肉8两,白芍4两(炒),百合4两,款冬花4两,知母2两(炒),山药2两(略炒),陈皮2两,川贝母2两(另研细未听用),茜草2两。主虚痨烦咳,肺痿痰红。主治:里热湿郁不清,咳嗽咽干,喉哑声嘶者。用法用量:噙化口中,不拘时候。
-
臭牡丹根
《*辞典》:臭牡丹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Ch uMǔDānGēn别名:臭枫根(《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9~功能主治:行气健脾,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虚痨骨蒸,气肿,黄疸,脚弱。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目眩,高血压,风湿疼痛,疝气,脱肛,痔疮,痢疾,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
火棘
拼音名:HuǒJ 别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兵粮、救命粮、赤阳子、红子、豆金娘、水搓子来源:蔷薇科火棘属植物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用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根:清热凉血。用于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
-
羊毛草根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 nɡM oCǎo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鹿耳翎条。性味:性凉,味辛。功能主治:调气,补虚,清热,解表。附方:①治妇女虚痨:羊毛草根五钱,兔耳风根、益母草各三钱。②治闭经:羊毛草根一两。③治风热感冒:羊毛草根一两。
-
青蒿根
《*辞典》:青蒿根: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QīnɡHāo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根。功能主治:治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附方:①治虚痨发热:青蒿根一钱,地骨皮一钱,柴胡根一钱(炒),鳖甲一钱(炙),石斛一钱。(《闽东本草》)③治大肠下血:青蒿根,单剂煎服。
-
瑞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瑞苓草:拼音名:Ru L nɡCǎo来源:菊科瑞苓草SaussureanigrescensMaxim.,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清热明目。主治月经不调,虚痨骨蒸,目疾。根状茎细。茎直立,簇生或单生,上部紫以,基部为残存的叶柄包围,被白色疏长柔毛或几无毛。骨蒸劳热;肝热目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
小白薇
《*辞典》:小白薇: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XiǎoB iWēi别名:白龙须、白薇(《滇南本草》),水辣子根、老妈妈针线包、蛇辣子、白藤、娃儿藤(《云南中草药》)。秋、冬采根。洗净晒干。根多数,簇生,细长圆柱形,淡黄色。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向阳草地。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肝炎,胃溃疡,虚痨,恶性疟疾。
-
岩兰花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Y nL nHuāGēn别名:兰花石参、鸡肉参(《云南中草药》)。洗净晒干或鲜用。单叶互生,粗糙,披针形,较小,长约3厘米,宽约0.5屋米,边缘具疏钝齿。雄蕊5,分离;子房下位。种子极小。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中。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养血除风,利湿。治风湿瘫痪,破伤风,虚痨咳血。
-
疗肺丸
疗肺丸说明书:药品名称:疗肺丸药品汉语拼音:liaofeiwan剂型:每100粒重6g,每袋6g。疗肺丸的主要成份:山药、五味子、鳖甲,熟地黄、川贝母、桔梗、酸枣仁、白及、党参、铁包金。疗肺丸的功能主治:滋阴,祛痰,止咳。适用于虚痨咳嗽,午后潮热。注意事项:无特别禁忌。
-
野洋参
《*辞典》:野洋参: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YěY nɡShēn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根。原形态:滇北球花报春,又名:米伞花。花冠漏斗形,紫色,先端5裂,裂片复2裂。蒴果球形。生境分布:生于草坡。功能主治:治虚痨。(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②治乳汁不下:野洋参五钱,通草根三钱。炖猪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