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針療法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ēn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cauteropuncture with fever

Warming acupuncture

3 概述

[1]溫針療法又稱“溫鍼灸”、“針柄灸”、“燒針尾”、“傳熱灸”,是在毫針針刺得氣後於針柄上捻捏艾絨或套置一段1~2釐米的艾條,燃點加溫以治病的一種方法

溫針療法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作用,適用於既需要留針、又需要施灸的疾病,特別是對風寒溼痹虛寒腹痛胃痛面癱脫肛痛經等有較好的療效,也可用於防病保健。針刺得氣後,將針留在適當的深度,在針柄上捏上一小團艾絨,或在針柄上穿上一段長約1~2釐米的艾條點燃施灸,直至艾絨艾條燃完爲止,使熱力通過針身傳入體內,達到治療的目的。施術期間,患者僅覺針下溫熱,而無燒灼之感。該法在臨牀治療中,有它一定獨到之處,現已被廣泛應用。

溫針”的名稱,最早見於《傷寒論》,它使針刺與艾灸相結合,起到溫通經脈,宣暢氣血作用,加強了針刺的作用,對於寒凝氣滯經脈痹阻的各類病症較爲適宜。

4 操作方法

取穴位,針刺得氣後將毫針留在適當深度,在針柄上裝如小棗大小艾絨或套置一段l~2釐米的艾條,點燃,直到艾絨燃盡爲止。每次1~3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

5 養生應用

本法適應證較多,以偏於寒溼痹痛爲主,如關節痠痛、肢體冷痛,以及形體虛寒便溏等。

1.肩周炎,膝、踝關節炎關節周圍的局部穴位,針刺後施灸,1~3壯。肩部取肩髃肩髎肩貞、臂膈、肩內陵,膝部取內膝眼外膝眼鶴頂陽陵泉足三裏,踝部取丘墟崑崙商丘解溪等。此外,可循經加取曲池外關天宗陰陵泉陰市太溪三陰交等穴。

2.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取肘、腕等不同部位的阿是穴齊刺3針,在三針針柄上各加艾,灸3壯。可局部加穴針刺。

3.腰肌勞損針刺腎俞氣海俞大腸俞腰眼腰陽關,取2~4穴交替加艾溫鍼灸,可加刺委中崑崙

4.痛經中極氣海歸來血海、次髂,溫鍼灸,可加刺三陰交

5.子宮下垂百會子宮關元足三裏次髎溫鍼灸3壯,加刺三陰交

6.慢性泄瀉天樞上巨虛氣海足三裏溫鍼灸3壯。

6 注意事項

1.針柄上裝置艾炷要固牢,並囑患者不要變動體位,以防燃着的艾炷脫落,燒傷皮膚或衣服。

2.如患者自覺過燙,應隨時調整針刺深度,也可在相應穴位處墊以軟質紙片。

3.凡不能留針的病症,如抽搐、痙攣、震顫,或多數熱性病不宜用溫針

7 按語

溫針療法是通過針刺穴位艾灸相結合激發經氣,達到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適用於既需要留針,又需施灸的疾病。

8 參考資料

  1. ^ [1] 傅莉萍 項瓊瑤 ."溫針療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