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针灸
概述:温针灸(warmingneedlemoxibustionneedlewarmingthroughmoxibustion)是用艾绒等方法加热刺入体内的针柄,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温针、针柄灸。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在毫针针刺留针过程中,以艾绒裹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1~待规定壮数灸毕,即可出针。
-
温针疗法
概述:温针疗法又称“温针灸”、“针柄灸”、“烧针尾”、“传热灸”,是在毫针针刺得气后于针柄上捻捏艾绒或套置一段1~肩部取肩髃肩髎、肩贞、臂膈、肩内陵,膝部取内膝眼、外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踝部取丘墟、昆仑、商丘、解溪等。此外,可循经加取曲池、外关、天宗、阴陵泉、阴市、太溪、三阴交等穴。
-
针柄灸
其名首见于《伤寒论》,指出太阳、阳明、少阳病等不宜用温针,其具体操作不详。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这种方法综合了针刺与艾灸的效能,故又称“温针灸”“针柄灸”。将艾绒捏紧,并嘱病人不要移动体位,以防艾火落下,烫伤皮肤,烧毁衣物,甚至引起弯针或折针等事故的发生。
-
冷针
冷针指单纯的针刺,以与温针相区别。这种方法综合了针刺与艾灸的效能,故又称“温针灸”“针柄灸”。将艾绒捏紧,并嘱病人不要移动体位,以防艾火落下,烫伤皮肤,烧毁衣物,甚至引起弯针或折针等事故的发生。
-
白针
白针为针法之一。随后用灸法。其名首见于《伤寒论》,指出太阳、阳明、少阳病等不宜用温针,其具体操作不详。这种方法综合了针刺与艾灸的效能,故又称“温针灸”“针柄灸”。待规定壮数灸毕,即可出针。将艾绒捏紧,并嘱病人不要移动体位,以防艾火落下,烫伤皮肤,烧毁衣物,甚至引起弯针或折针等事故的发生。
-
温针
温针为针法的一种。这种方法综合了针刺与艾灸的效能,故又称“温针灸”“针柄灸”。其作用是以针刺为主,并借助热力,通过针体传入腧穴,以温通经脉,宣行气血,用来治疗寒滞经络,气血痹阻等疾病。将艾绒捏紧,并嘱病人不要移动体位,以防艾火落下,烫伤皮肤,烧毁衣物,甚至引起弯针或折针等事故的发生。
-
文针
文针与武针对举,即温针。这种方法综合了针刺与艾灸的效能,故又称“温针灸”“针柄灸”。其作用是以针刺为主,并借助热力,通过针体传入腧穴,以温通经脉,宣行气血,用来治疗寒滞经络,气血痹阻等疾病。将艾绒捏紧,并嘱病人不要移动体位,以防艾火落下,烫伤皮肤,烧毁衣物,甚至引起弯针或折针等事故的发生。
-
清艾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aiRong处方:艾叶制法:将干艾叶除去杂质,粉碎成缄团状,晒干,即得。功能与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用于心腹冷痛,泄泻转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法与用量:外用,取适量温针灸、着皮灸、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或制成艾条热灸。江苏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电子增热针灸治疗仪
这种针灸仪器主要是以电能为热源,作用于穴位皮肤上,产生温热之感,以达到温经散寒,增强功能的作用。使用时将仪器旋钮拨到热点后,将灸放置灸疗穴位上,可进行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它具有传统灸法的优点,却消除了因艾条灸产生的烟雾、艾灰造成的不卫生情况。可用于风寒痹证、虚寒、泄泻、胃痛、遗尿等。
-
电针术
名称:电针术适应证:电针术适用于各种较顽固的损容性疾病,面颈部皱纹。2.电针治疗仪在使用前必须先将输出强度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治疗仪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可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意接在两支针柄上。刺激量的大小以就医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
-
灸术
方法:1.艾炷灸:(1)直接灸:先将施灸部位的皮肤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置其上点燃,当艾炷燃剩2/5~3.温针灸:毫针刺入腧穴留针时,取约2cm长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上,或在针柄上裹捏如枣大的纯净细软的艾绒团,距离皮肤2~注意事项:1.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人迎、曲泽、委中等穴禁灸或慎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