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處
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6 原形態
植株高50-100cm。根莖橫生,粗8-10mm,肉質,頂端密被披針形鱗片,基部闊卵形,盾狀着作畫,先端長漸尖成尾狀,邊緣有睫毛。葉二型;營養葉無柄;葉厚紙質,堅硬,兩面無毛而光澤,心形至卵形,長寬幾相等,先端鈍或圓,基部淺心臟形而有互相覆蓋的耳,全緣或波狀;葉脈兩面明顯,小脈連接成伸長的網眼孢子葉葉柄長10-30cm,光亮無毛,基部被鱗片卵狀長圓形,長30-70cm,寬20-30cm,羽狀深裂幾達葉軸;裂片3-7對,斜向上,缺刻圓形至截形,底部有小突刺闊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稍狹而下延,邊緣有軟骨質的邊,頂生裂片較大;葉嶄深色,中脈禾稈色,側脈明顯。孢子囊羣細小,圓形,在側脈間散生;無囊羣蓋。
8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呈扁平長條狀。表面棕色,密被鱗片,鱗片卵圓形,具長鑽頭,有鋸齒基部盾狀着生。兩側及上面有圓形葉柄痕,下面有殘留細根。質輕脆,易折斷。斷面可見多數黃色點狀分狀分體中柱,排列成環。氣微,味微苦。
9 性味
微苦;性溫
14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