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解毒 解表祛風 止血 中醫學 透疹 中藥學
sì léng gǎn hāo
四棱杆蒿爲中藥名,出自《中藥志》,爲《吳普本草》記載的荊芥之別名[1]。
假蘇、穩齒菜、四棱杆蒿[2]。
脣形植物荊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enth.) Briq.的全草[2]。主產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2]。
辛,溫[2]。入肺、肝經[2]。
解表,祛風,透疹,止血,消瘡毒[2]。
1.治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麻疹初起透發不暢,蕁麻疹[2]。
2.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2]。
3.治瘡瘍初起,疥瘡,瘰癧[2]。
煎服:4.5~9g[2]。解表、透疹生用,止血炒炭用[2]。
表虛自汗者、陰虛頭痛者忌服[2]。
花穗名荊芥穗,功用與荊芥相同,而發散力量較強[2]。
全草含揮發油,其中主成分是右旋薄荷酮,還有右旋檸檬烯,左旋胡薄荷酮等[2]。另含荊芥苷(Schizonepetoside)A、B及C,芹菜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2]。還含香葉木素、咖啡酸等[2]。
煎劑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桿菌[2]。荊芥炒黑後,能使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縮短[2]。荊芥有微弱的解熱、抗腫瘤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