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別名
甲舌囊腫(瘻管)摘除術;甲狀舌骨囊腫、瘻管摘除術;甲狀舌管囊腫(瘻)切除術;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或甲狀舌管瘻切除術
6 概述
胚胎期,位於原始咽腹側的甲狀腺始基在向尾側下移過程中,形成與起點相連的甲狀舌管。當胚胎髮育至6-7周時,此袋狀突起應萎縮消失,僅在其舌根部的起點遺有殘跡即舌盲孔。如袋狀突起未閉合,就會在舌骨與甲狀軟骨間形成囊腫或瘻管(圖1)。由於囊腫及瘻管位於頸中線上,故又稱先天性頸中線囊腫和瘻管。根據臨牀觀察,囊腫或瘻管並不一定恰在正中線部位,相當一部分往往略偏於一側。可發生於由舌盲孔至胸骨上切跡之間頸中線的任何部位,但85%的囊腫位於甲狀舌骨膜部位。囊腫較瘻管多見,國內大組病例報道囊腫與瘻管之比爲2∶1,35%的囊腫伴有竇道。瘻管或竇道可爲先天形成,也可繼發於囊腫感染。瘻管的內口爲舌盲孔。
圖1 舌甲囊腫
甲狀舌管開始退化時,左右兩側軟骨性舌骨開始融合,因此,甲狀舌管可能位於舌骨的腹側或背側,也可能被包圍在舌骨之中。在切除甲狀舌骨囊腫或瘻管時,常要將舌骨中段切除。
甲狀舌骨囊腫或瘻管多在10歲前被發現,也可在成年以後出現症狀時被發現。國內報道發病年齡多爲6~12歲,最小發病年齡爲出生後數天,最大爲74歲。少數病例可癌變,其中20%發生於20歲之前。
11 手術方法
11.1 1、體位
取仰臥位,肩下墊忱,使頸部延伸,頭後仰。
11.2 2、切口
沿舌骨下緣,以舌骨中央部爲中點,作一長約4-5cm之水平切口(圖2)。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頸闊肌後,用拉銫將其拉開,暴露舌骨周圍諸肌。
圖2 摘除術切口
11.3 3、暴露囊腫
分離舌骨周圍諸肌,並向兩側牽開,暴露在其下面的囊腫(圖3)。沿囊壁使與周圍組織分離,直至囊腫蒂部。
11.4 4、處理舌骨
如囊腫蒂部於舌骨上或舌骨下方通過,可用舌骨剪將舌骨中部剪開,如囊腫蒂部穿過舌骨,則需將舌骨中部切除一小段(圖4)。
11.5 5、摘除囊腫
將舌骨兩端分離並用拉鉤拉開後,向上剝離,於近盲孔處切斷,結紮蒂部,摘除囊腫。
11.6 6、縫合
將舌骨周圍諸肌在中線縫合,再逐層縫好傷口,並置小橡皮條引流,用消毒敷料作加壓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