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學 中醫學
shàng qǔ
upper treatmen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上取爲鍼灸治法術語。與“下取”對舉。即從上施治[1][2]。
上取有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或指吐法[2]。《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
下病上取指病症在下,取治於上。如《肘後歌》:“腿腳有病風府尋”;又如脫肛取百會;鶴膝風刺尺澤、曲池等[2]。
上取指針刺上部穴位治療上部疾病。如氣積胸中,針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2]。《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
下病上取爲一種與病氣上下相反的治法。《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氣反者,……病在下,取之上。”指病證的表現、部位偏於下,從臨牀主證所在部位以上的臟腑或體表,用藥物或鍼灸進行治療。如癃閉因於中氣不足者,用補中益氣法;子宮脫垂,用蓖麻子仁搗碎敷百會穴等。本法的運用,當以謹守病機爲前提,結合病因、臟腑經絡辨證,注意整體聯繫以及上下升降的調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