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麻醉和體位
1.用3%麻黃素棉片收縮下鼻甲、中鼻道及下鼻道黏膜,使鼻黏膜及上頜竇自然開口處黏膜收縮,沖洗時膿液易於流出。15min後取去棉片,再以1%丁卡因金屬卷棉子置於下鼻道的穿刺部位,麻醉時應注意觀察病人有無丁卡因中毒或過敏現象。
9 手術步驟
1.病人頭部保持正中位,術者用擴鼻鏡擴鼻將穿刺針置於距下鼻甲前端1.0~1.5cm 下鼻道近下鼻甲附麗處、鼻淚管開口的後方,此處骨壁最薄,利於穿刺。穿刺針方向向外,向上指向同側外眥方向。此時取出擴鼻鏡,一手固定頭部,一手拇指與示指固定穿刺針,針尾抵住大魚際,輕輕推針或經旋捻後刺透骨壁,進入竇腔後有空腔感。若穿刺部位過於靠前或靠後,因骨壁厚而堅硬,須用大力捻轉始能進入竇腔(圖9.4.6.2-1)。
2.確定穿刺針進入竇腔後即抽出針芯,將連有橡皮管的20ml注射器內吸入消毒生理鹽水,連接於穿刺針上。先回抽,若有空氣及膿液則證實穿刺針在上頜竇腔內,此時囑病人雙手託彎盤,頭向前傾,緩緩注入生理鹽水,即有膿液自中鼻道上頜竇自然開口處流出,至洗淨爲止,可注入慶大黴黴素4萬U,放入針芯,拔出穿刺針,下鼻道敷以麻黃素棉片。
10 術中注意要點
1.穿刺時應注意穿刺位置,方向與力量的控制,位置太前可能穿入面頰部引起感染,太后可能損傷血管引起出血,若方向或力量掌握不當,可能穿破眶底進入眶內,或穿透上頜竇外壁或外後壁。
4.沖洗時若水不能自中鼻道流出,可能爲上頜竇自然開口阻塞,或穿刺針刺於肥厚黏膜內或針斜面貼於黏膜,可將穿刺針向外稍拔出並轉動針斜面。
5.穿刺針斜面應向鼻中隔,否則易於滑向後而損傷黏膜(圖9.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