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脊液鼻漏
概述:筛骨筛板和额窦后壁骨板甚薄,并与硬脑膜紧密相连,外伤时若骨板与硬脑膜同时破裂,则发生脑脊液鼻漏(cerebrospinalrhinorrhea)。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造成的脑脊液漏可经咽鼓管流到鼻腔,称为脑脊液鼻漏。即在鼻前孔插入鼻内窥镜,按顶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咽鼓管咽口5个部位仔细观察。
-
内镜下处理鼻源性眶内脓肿引流术
眶上壁:前部为额骨眶面,后部为蝶骨小翼。(2)骨膜与总腱环:眶骨上的骨膜在眶上、下裂处变为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将裂隙盖后只留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小孔,而通过这些孔的神经和血管的外膜又与结缔组织膜融为一体,使颅脑与眼眶隔离,围绕眶尖部有一由骨膜增厚形成的结缔组织环,眼球的四条直肌都起始于该环,故称为总腱环。
-
内窥镜下鼻源性眶内脓肿引流术
眶上壁:前部为额骨眶面,后部为蝶骨小翼。(2)骨膜与总腱环:眶骨上的骨膜在眶上、下裂处变为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将裂隙盖后只留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小孔,而通过这些孔的神经和血管的外膜又与结缔组织膜融为一体,使颅脑与眼眶隔离,围绕眶尖部有一由骨膜增厚形成的结缔组织环,眼球的四条直肌都起始于该环,故称为总腱环。
-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诊断将各鼻窦炎的特征分别叙述如下:(一)慢性上颌窦炎(chronicmaxillarysinusitis)是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中最常见者,脓涕较多,若为牙源性时脓涕常有恶臭味。检查见中鼻甲肿大或肥大、息肉样变,中鼻道中后部、下鼻甲表面甚至鼻底存有粘脓性分泌物,上颌窦穿刺冲冼有粘脓液冲出。X线鼻窦正位和侧位摄片可明确诊断。
-
泪囊鼻腔吻合术
手术名称:泪囊鼻腔吻合术别名:泪囊鼻腔造口术;术前准备及麻醉:术前一天,冲洗泪囊,结膜囊内滴入抗生素眼液。中鼻道和鼻甲放置麻黄素和丁卡因棉片。用刀片在泪囊鼻侧壁顶出部作一横切口,并在泪囊部尽可能低处作另一与之平行的切口(图7)。12.用3-0尼龙线缝合骨膜,将内眦腱断端牢固地缝于骨膜上(图13)。
-
泪囊鼻腔造口术
手术名称:泪囊鼻腔吻合术别名:泪囊鼻腔造口术;术前准备及麻醉:术前一天,冲洗泪囊,结膜囊内滴入抗生素眼液。中鼻道和鼻甲放置麻黄素和丁卡因棉片。用刀片在泪囊鼻侧壁顶出部作一横切口,并在泪囊部尽可能低处作另一与之平行的切口(图7)。12.用3-0尼龙线缝合骨膜,将内眦腱断端牢固地缝于骨膜上(图13)。
-
鼻内镜手术
图1鼻内镜图2鼻内镜手术器械⑴鼻剪⑵鼻骨剪⑶筛窦钳⑷倒向开口切割打孔器⑸穿刺导管针及吸引管⑹筛窦刮匙、镰状刀⑺筛窦咬骨钳图3鼻内蝶窦探查手术图4上颌窦内镜探查术[适应证]1.额窦较大囊肿,侵及筛窦而且鼻腔内可见中鼻道膨出或中鼻甲呈现光滑的膨隆者。3.如自然开口不易找到或已闭锁,则可于后鼻孔上方1~
-
鼻显微手术
显微技术应用于鼻部手术,自60年代始。目前,显微手术已用于下列鼻部手术:手术图解图1上颌窦前壁切除钻头图2上颌窦自动拉钩图3筛窦开放钳图4鼻腔自动张开器图5长叶窥鼻器图6扩大上颌窦前壁图7进入筛窦⑴示手术区⑵示进入方向图8钳取中鼻道息肉⒈多发性及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窦根治及鼻息肉摘除术。
-
鼻内进路额窦囊肿部分切除术
手术名称:鼻内进路额窦囊肿部分切除术别名:鼻内径路额窦囊肿部分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额窦囊肿切除术ICD编码:22.4202概述:额窦囊肿以黏液囊肿最为多见,其病因一般认为由于鼻额管堵塞,窦内黏液潴留引起。术前准备:摄额窦正侧位X线片及体层片。麻醉和体位:坐位或卧位均可。术后处理:鼻腔纱条3~
-
鼻内径路额窦囊肿部分切除术
手术名称:鼻内进路额窦囊肿部分切除术别名:鼻内径路额窦囊肿部分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额窦囊肿切除术ICD编码:22.4202概述:额窦囊肿以黏液囊肿最为多见,其病因一般认为由于鼻额管堵塞,窦内黏液潴留引起。术前准备:摄额窦正侧位X线片及体层片。麻醉和体位:坐位或卧位均可。术后处理:鼻腔纱条3~
-
鼻窦黏液囊肿
上皮下纤维组织中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鼻腔检查可发现表面覆有黏膜之肿块隆起于中鼻道内,中鼻甲或筛泡受压移位;窦内如尚有正常黏膜残存,应予保留,如筛、额窦囊肿囊膜与硬脑膜粘连,手术中若见囊肿有脉跳样搏动,此时应仔细分离,必要时可将粘连处囊膜保留,以免并发颅内、眶内感染或脑脊液鼻漏。
-
上颌窦穿刺术
手术名称:上颌窦穿刺术别名: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萎缩性鼻炎与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ICD编码:22.0101概述:上颌窦穿刺术为门诊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根据脓液的性质,可以确定诊断及估计病变的性质,多数病人可达到治愈的目的。2.个别成人病人上颌窦腔小,骨壁厚,不适于上颌窦穿刺。
-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手术名称:上颌窦穿刺术别名: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萎缩性鼻炎与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ICD编码:22.0101概述:上颌窦穿刺术为门诊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根据脓液的性质,可以确定诊断及估计病变的性质,多数病人可达到治愈的目的。2.个别成人病人上颌窦腔小,骨壁厚,不适于上颌窦穿刺。
-
鼻内筛窦切除术
麻醉和体位:1.鼻内筛窦手术麻醉用1%丁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置于中鼻甲后端,麻醉蝶腭神经节,置于鼻腔顶部麻醉筛前神经。中鼻道、中鼻甲、下鼻甲、鼻底及鼻中隔均应覆盖浸有麻醉药的棉片。2周内每日清理术腔,可用浸有地塞米松、林可霉素、新福林混合液的棉片贴敷、收敛,如有水肿样肉芽或血块、干痂凝结,随时去除之。
-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概述: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是原发于上颌窦、具有细长茎蒂、向后突出于鼻孔的息肉。Ophir等(1987)建议在行上颌窦造口术前若能将下鼻甲前半部切除,则更利于暴露窦腔。近年来Kamel(1990)采用鼻内窥镜技术经中鼻道上颌窦窦口将息肉的窦内部分完整切除。细胞浸润主要是少量浆细胞浸润,很少有嗜酸细胞浸润。
-
内镜下上颌窦手术
①上颌窦开口在筛泡与钩突之间,切除钩突后可在内镜直视下,用弯刮匙或弯吸引器头沿下鼻甲附着处仔细探查,如果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或出现小气泡,通常提示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位置(图9.4.17.2-2)。鼻泪管的骨壁坚硬,容易识别。术后处理:1.手术后酌情填塞中鼻道,填塞材料有膨涨海绵、可吸收止血菱、明胶海绵和油纱条。
-
上颌窦鼻内镜手术
①上颌窦开口在筛泡与钩突之间,切除钩突后可在内镜直视下,用弯刮匙或弯吸引器头沿下鼻甲附着处仔细探查,如果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或出现小气泡,通常提示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位置(图9.4.17.2-2)。鼻泪管的骨壁坚硬,容易识别。术后处理:1.手术后酌情填塞中鼻道,填塞材料有膨涨海绵、可吸收止血菱、明胶海绵和油纱条。
-
鼻腔血管瘤摘除术
手术名称:鼻腔血管瘤摘除术别名:鼻腔血管瘤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肿物的手术ICD编码:21.3101概述:鼻腔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鼻中隔前端,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来自上颌窦)。3.术前剪鼻毛,剃胡须。体位采用半坐位。
-
鼻腔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鼻腔血管瘤摘除术别名:鼻腔血管瘤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肿物的手术ICD编码:21.3101概述:鼻腔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鼻中隔前端,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来自上颌窦)。3.术前剪鼻毛,剃胡须。体位采用半坐位。
-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
概述:鼻窦的恶性肿瘤较原发于鼻腔者为多见,在鼻窦恶性肿瘤中尤以上额窦恶性肿瘤最为多见,甚至可高达60%~而后外象限的肿瘤,晚期易破坏后壁,侵入翼上颌窝和翼腭窝,进而可能破坏翼腭窝顶,或侵入颞下窝而侵犯颅中窝。此外,内眦处可出现包块,一般无压痛。淋巴结转移常在颌下或同侧颈上部。N——颈部淋巴结转移。
-
内镜下筛窦切除术
重建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是窦口鼻道区手术的基本原则。用直筛窦咬钳咬开筛泡前壁,进入筛窦气房,开放筛泡时,尽可能靠近中鼻甲侧,于筛泡内、下部咬开筛泡,进入前组筛窦气房,以免不慎损伤纸样板。完成前组筛窦切除术后,手术野内侧是中鼻甲,外侧是纸样板,上壁为筛窦顶,后部为中鼻甲基板。
-
鼻内窥镜筛窦切除术
重建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是窦口鼻道区手术的基本原则。用直筛窦咬钳咬开筛泡前壁,进入筛窦气房,开放筛泡时,尽可能靠近中鼻甲侧,于筛泡内、下部咬开筛泡,进入前组筛窦气房,以免不慎损伤纸样板。完成前组筛窦切除术后,手术野内侧是中鼻甲,外侧是纸样板,上壁为筛窦顶,后部为中鼻甲基板。
-
鼻息肉
鼻息肉·湿热蕴结证(nasalpolypwithdampness-heatamassmentpattern)是指湿热蕴积,以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涕液黄稠,鼻黏膜色红,息肉灰白、淡红或暗红,鼻道有稠脓涕,伴头痛头胀、纳呆腹胀、大便黏滞、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鼻息肉证候。此外,易患变态反应疾病的儿童患者,极少有鼻息肉的发生。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