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五味 脈學術語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astringen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澀:1.中藥學名詞;2.尺膚診象之一;3.脈象名;4.阻滯不暢、流通困難。

4 中藥學名詞·澀

澀(astringent[1])爲中藥學名詞[2]。指能收斂,能澀止,能收託的藥味[2][2]。爲功能藥味的一種[2]。《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

5 尺膚診象之一·澀

澀爲尺膚診象之一。指尺部皮膚粗糙,撫之不滑潤。屬於陽盛陰液不足之象。《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

6 脈象名·澀

澀爲脈象名。指脈動往來很難,不滑利。多見於氣滯血瘀等證。《黃帝內經靈樞·脹論》:“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

7 阻滯不暢、流通困難·澀

澀爲阻滯不暢、流通困難。《黃帝內經素問·痹論》:“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爲清涕。”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