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五味论
《五味论》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本文专论五味偏嗜多食引起的病证,并据以论证“五味各有所走”的理论,故名。
-
涩
概述:涩:1.中药学名词;《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尺肤诊象之一·涩:涩为尺肤诊象之一。属于阳盛阴液不足之象。《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
懦
懦柔弱。《灵枢·五味论》:“膀胱之胞薄以懦。”
-
洞心
洞心病证名。心中悬吊如空洞。《灵枢·五味论》:“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
-
咽路
咽路(esophagus)为中医解剖名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指由咽至胃之通道,即食管。《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
-
绻
绻(quǎn,音犬)屈缩。《灵枢·五味论》:“膀胱……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