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ān xiāo sǎn

2 概述

三消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首。

3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六方之三消散

3.1 處方

當歸赤芍藥天花粉甘草炒牛蒡子茯苓生地黃紅花蟬蛻(去足翅)、木通、制半夏各八分[1]

3.2 用法用量

燈心二十根,水煎[1]

3.3 功能主治

治痘發在三、四日而作癭者[1]

3.4 摘錄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六方

4 醫學正傳》卷六引《瘡瘍集》方之三消散

4.1 方名

三消散

4.2 組成

樸消、焰消、大黃梔子(炒黑色)、寒水石、南星各等分

4.3 主治

瘡瘍熱證,紅腫焮赤者。

4.4 用法用量

生地黃汁調塗;芙蓉葉汁調亦可。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5 醫學正傳》卷六三引《瘡瘍集》方之三消散

5.1 處方

樸消 焰消 大黃 桅子(炒黑色)寒水石 南星各等分

5.2 製法

上藥爲末。

5.3 功能主治

治癰瘍諸瘡,赤腫焮痛者。

5.4 用法用量

生地黃汁調塗貼;或用芙蓉葉汁調敷亦可。

5.5 摘錄

醫學正傳》卷六三引《瘡瘍集》

6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三消散

6.1 方名

三消散

6.2 組成

半夏當歸茯苓甘草木通紅花、生地、芍藥牛蒡子天花粉、蟬退、燈草

6.3 主治

痘發至3-4日而作癭者。

6.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5 附註

本方方名,《中國醫學大辭典·補遺》引作“三消飲”。方中諸藥用量原缺,《醫宗金鑑》用各八分。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