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除溼 溫裏劑 消積化食 中醫學 中藥學
sān nài
三柰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即《本草綱目》記載的山柰[1]。
山柰、三奈、山辣、沙姜[2]
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L.的根莖。主產廣西、廣東、雲南、臺灣等地[2]。
辛,溫。入脾、胃經[2]。
溫中,消食,祛風,化溼,止痛[2]。
1.治胃脘寒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跌打損傷。煎服:3~6g[2]。
2.治風蟲牙痛,牙宣口臭,淋巴結炎。研末擦或煎水含漱[2]。
本品含揮發油,主要成分有龍腦、桂皮酸乙酯、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蒈烯、對甲氧基蘇合香烯等。又含山柰酚及山柰素[2]。
山柰酚對動物有消炎及維生素F樣作用。根煎劑在試管中對常見皮膚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