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

雀斑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科 皮膚科疾病 中醫病名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uè bān

2 英文參考

freck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fleck[朗道漢英字典]

heatspot[朗道漢英字典]

lentigo[朗道漢英字典]

sunspot[朗道漢英字典]

aestates[朗道漢英字典]

ephelides[朗道漢英字典]

ephelis[朗道漢英字典]

epichrosis ephelis[朗道漢英字典]

freak[朗道漢英字典]

liver spots[朗道漢英字典]

sun spot[朗道漢英字典]

3 中醫·雀斑

雀斑(freckle)爲病名[1]。見《外科正宗》卷四[1]。俗稱雀子斑[1]。是指以面部出現淡褐斑點,色如雀卵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2]

3.1 雀斑病因病機

雀斑火鬱孫絡血分,復感風邪凝滯;或肺經風熱所致[2]

3.2 雀斑症狀

雀斑多發於顏面、頸和手背等處[2]皮膚呈黑褐色或淡黑色散在斑點,小如針尖,大如綠豆,數目多少不一,甚則延及滿面[2]

3.3 雀斑的治療

治療雀斑可外用玉容散水調搽患處或以白茯苓末調敷之[2]

4 西醫·雀斑

雀斑(Ephelis,Ephelides,Freckles)是常見於面部較小的黃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點,爲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尤以夏季重,病變的發展與日曬有關。

5 病因學

雀斑爲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在一家數代中可連續地在同樣部位發生相同式樣的雀斑

6 病理改變

基底細胞層黑色素增多,而黑素細胞的數目不增加,病損處這黑素細胞較鄰近正常皮膚的黑素細胞多巴染色強陽性,黑素細胞大,樹枝狀突長。在雀斑中的黑素細胞數目多,常呈棒狀。

7 臨牀表現

雀斑多見於女性,兒童期出現,往往6~7歲以後開始出現,至青春期最明顯。每於夏季時,日曬皮損加重,冬季減輕。

皮損爲淡黃色,黃褐色或褐色斑點,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如針尖至粒大小。斑點不融合,無自覺症狀,見於皮膚暴露部位,對稱發生,尤以面部多發,見於鼻、兩頰、手背和軀幹上部,但手掌、足底及粘膜沒有這種損害。

8 鑑別診斷

應與雀斑樣痣鑑別,雀斑樣痣出現較早,在1~2歲時開始出現,皮損密佈在頸部、胸部或其他部位,但常一側,病損處膚色較黑,冬季不消退,顏色深淺不受陽光的影響。

9 治療措施

1.一般治療  避免或減少日曬,夏季外出可用遮光劑外擦,如2%~5%二氧化鈦霜,5%對氨基苯甲酸軟膏

2.脫色療法  常用3%氫醌霜,10%白降汞軟膏局部外用,堅持治療方可有效。

3.腐蝕療法  如1%~2%昇汞酒精水晶膏等。但此法局部外用須謹慎密切觀察,以免引起大面積剝脫。

4.電灼術  即用電壓較高、電流強度較小的高頻電流燒燬病理組織的治療方法。將針狀治療電極距離病損2~3mm放電,發出電火花破壞表淺組織時稱電灼法。雀斑也可應用此法治療。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