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氣虛耳鳴爲病證名[1]。耳鳴的一種[1]。多由氣虛或中氣下陷導致本病。《諸病源候論·耳鳴候》:“此爲血氣虛損,宗脈不足,病苦耳鳴嘈嘈。”《醫鈔類編·耳病門》:“耳聾、耳鳴:有痰,有火,有氣虛,有陰虛,有肝火。”《靈樞·口問》:“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醫學入門·耳》治氣虛耳鳴,四君子湯[1]。若氣虛有火,四君子加山梔、柴胡[1]。《雜病源流犀燭·耳病源流》:“耳鳴,……右寸關大於左,無力倦怠,色黃白,屬中氣虛,補中益氣湯加減。”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