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技術名
qì guǎn qiē kāi
incision of trachea
氣管切開
小兒氣管切開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及呼吸肌麻痹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1.喉梗阻 咽喉部炎症、腫瘤、異物、外傷或瘢痕性狹窄等引起的急、慢性喉梗阻,導致缺氧、窒息者。
2.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3.需要較長時間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者
4.預防性氣管切開
5.其他因素如某些需行氣管內麻醉手術而又不能經口鼻插管者,呼吸道異物不能經喉取出者等
嚴重出血性疾病或氣管切開部位以下佔位性病變引起的呼吸道梗阻者。
有氣管異物手術時使用全身麻醉,其他一般局部麻醉下手術,手術時將患兒四肢約束好,設專人固定頭部,以便確保體位正確。
皮膚取縱切口,氣管切口不造孔,除喉炎、喉乳頭狀瘤、聲門下狹窄和破傷風外,其餘病例手術時都先行氣管插管(其中氣管異物是插入支氣管鏡)。對於環狀軟骨標誌不清楚者,以小兒頸部皮膚上的三條橫紋作皮膚切口標誌,取中和下橫紋間沿中線切開。原發病治癒後,採取逐步換細管方法堵管,觀察24h,如無呼吸困難即可拔管,切口自行癒合。
小兒氣管切開部位體表標誌不明顯,應在環狀軟骨下緣至胸骨切跡以上,無插管者在第2、3條頸橫紋之間與之相對應的是第2~第4氣管環內氣管切開口。小兒頸短、術野小,分離時注意切口從皮膚至氣管筋膜由淺入深一致,肌層應鈍性分離減少出血,操作中會碰到甲狀腺峽部及胸腺胸膜頂,切勿切開或銳性分離甲狀腺峽部以免造成損傷出血,切開下方可遇到隨呼吸上下移動團塊組織,要用紗布遮擋,以免造成氣胸及縱隔氣腫,暴露氣管環後完成氣管切開。